成渝经济网

累计观看量逾4648万人次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展演热度高
2020-08-27 07:12:01    作者:郑海鸥      来源:人民日报     

       累计观看量逾4648万人次,全国京剧院团线上展演热度高——

  国粹雅韵乘云至(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核心阅读

  精彩好戏连番上演、观演之间热闹互动……从8月初开始,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每晚准时赴约,为观众献上国粹盛宴。名团、名角集体走上云端,扩大了观众覆盖面,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截至8月24日,累计观看量已经超过4648万人次。展演火热的背后,是京剧艺术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焕发更多青春魅力,用更轻盈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

  8月8日至9月6日,国家京剧院携全国18家京剧院团,联手举办“京剧的夏天——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上线学习强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央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文艺之声“戏迷天地”栏目、快手、云听、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每晚7时30分与观众准时见面,带来一场全国规模的京剧院团线上展演。

  名角名团,一场场演出精彩纷呈

  尚长荣、叶少兰、朱世慧、赵葆秀、谭孝曾、邓沐玮、王平、于魁智……

  《党的女儿》《杨靖宇》《生活秀》等现代京剧,《龙凤呈祥》《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优秀传统剧,《廉吏于成龙》《大漠苏武》《成败萧何》等新编历史剧……

  精彩纷呈的流派、难得一见的阵容、脍炙人口的唱段,一场场线上国粹盛宴引人入胜,众多90后、00后成了京剧新粉丝。数据显示,展演开幕式演出开播10分钟内人气不断飙升,实时观看总人数超18万,点赞数破100万。截至8月24日,各平台累计观看量逾4648万人次,点赞数超2134万。

  “随着5G技术、新媒体等飞速发展,线上观赏已经成为年轻人享受文娱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用大家喜爱的方式推广京剧,恰逢其时。”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亚峰说,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观赏需求,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京剧的数字化、视频化传播,能让古老京剧更好地焕发青春魅力。

  “我这个00后第一次领略国粹之美,不愧为国粹。”“过瘾啦!在家就能看名角如云,繁花似锦,是我们票友的福气。”……网友纷纷点赞“云”端绽放的国粹华音,展演热度持续上升。

  实时交流,一次次互动点燃热情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文艺快速发展,“云练功”“云排练”“云创作”“云演出”“云观剧”等新形式不断出现,诸多文艺院团积极拓展线上演出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文艺活动。

  在得知《生活秀》的线上观看人数超过了100万后,身为主演的武汉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子微十分惊喜。她坦言:“古老京剧要传承得更好,需要重视观众年龄断层、剧目创新乏力等问题,通过线上直播来扩大影响力十分重要。这次名团、大团、名角集体走上云端,表达了京剧界的态度,也会对京剧的创新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线上展演对于绝大多数京剧院团来讲都是第一次,将演出从线下转到线上,绝不只是用摄像机拍下舞台演出这么简单,而是要求院团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舞台表演方式,转变艺术生产方式、演出方式,从而适应观赏方式的转变。张亚峰说,他们不断探索,让戏曲不仅可以出现在舞台上,以“实”体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更运用影像思维,突破剧场的时空局限,形成影像戏剧,在“虚”的空间中与观众隔屏相遇,拓宽戏曲的传播途径,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

  这种方式获得了不少认可,有人留言说:“太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简直是京剧艺术的饕餮盛宴,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些。”

  观演互动、实时交流是更多网友的期待。本次剧目展演过程中,朱世慧、袁慧琴、宋小川等京剧艺术家多次进入直播间,与观众互动,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让观众倍感亲切。

  张亚峰说,直播能让观众和演员实现更直接的互动交流,“弹幕”“实时留言”一改剧场演出的单向输出模式,使观众既可以与名家互动、为他们喝彩,又可以与其他观众交流,真正实现了实时交流、观演互动。更有趣的是,“梅兰芳大剧院”快手账号上线京剧名家张建国、袁慧琴、李海燕录制的《空城计》《杨门女将》《锁麟囊》唱段视频,并邀请观众共同参与演唱。

  紧跟时代,一步步探索创新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文艺活动打破了时空局限,一场在线演出的观众人数相当于大型剧场单场观众容量的成百上千倍。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推广,广大观众更容易接触到舞台艺术作品,这极大地拓展了观众覆盖面,有利于培育艺术品种和拓展潜在观众,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普及意义。”

  刘子微对此十分赞同,不过她也表示压力不小,“直播中还是会紧张,我对年轻人的网言网语还不熟悉。所以我告诉自己和团里的演员们,在舞台表演之外,还需要不断摸索、学习和研究互联网的特点,为以后发展积蓄更多力量。”

  快手科技执行总编辑徐静芸说,通过“京剧的夏天”,快手以“短视频+直播”的模式助力开辟京剧艺术线上传播新天地、新生态,“我们希望让京剧等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近更多年轻人”。

  “在开展‘京剧的夏天’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墨守成规。”张亚峰认为,京剧艺术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向前,转变传播方式和载体,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合新科技、新媒介,才能历久弥新。对于以后的艺术创作生产,张亚峰说:“我们将总结线上演出经验,在坚守京剧艺术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新型传播模式,对戏曲表演艺术进行数字化采集,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之立体呈现,探索京剧传承创新的高科技路径,努力让京剧在年轻人中火起来、潮起来。”

  本报记者 郑海鸥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