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沙坪坝 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2017-06-28 06:35:18    作者:张国勇 罗芸      来源:重庆日报     

     从地图上看,位于沙坪坝区西部的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研发创新基地、产业孵化中心、生产制造中心正好由南向北,处于大致相同的经度上。

这就像三步“台阶”,从最南部的研发创新基地进行创新研发开始,通过在产业孵化中心孵化,最终在生产制造中心实现商业化量产,从而在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实现从创新到智造的飞跃。目前,落户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的北斗科技集团,正从研发创新基地的科技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中心的批量化生产实现“智造”的落地,成为典型的“三步走”企业。

“这种创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备,将沙坪坝区丰富的创新能力凝结在了商品价值中,将沙坪坝的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在的经济发展优势。”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说。

目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沙坪坝区改革创新的要求,市科委和沙坪坝区正联手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整合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重庆大学城、中国(重庆)自贸区西永片区、西永微电园、西部物流园、万达文旅城,建设创新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宜居的创新之城。

沙坪坝,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正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契合

政府着力整合资源打造完善创新生态圈

日前,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由香港著名的模具制造企业誉铭公司投资20亿元,利用自身技术和沙坪坝区内高校相关人才,为重庆市制造业提供精密模具的研发和制造,促进“智造”的上档升级。

“沙坪坝区着力依托大学城的人才技术优势,着力构建‘高校+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四位一体’创新生态圈。”沙坪坝区长陈金山表示。

沙坪坝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优势。作为全市科教文化大区,区内集中了16所高校,专业人才近9万人;去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7.27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8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83.4%,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同时,沙坪坝区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工业文化,有规上企业219家,去年全区工业产值达1800亿元,居全市第二,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了1200亿元。

但是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不足,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样机制造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匮乏,是制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此,该区引入国内工业设计的龙头企业深圳浪尖,使创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从创意到工艺制造的转化;引入亚洲排名第一的精密模具制造企业誉铭,实现从产品构想到实物制造的转化。

沙坪坝区在着力整合市场资源,搭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在想法将“创新生态圈”相关的支持与资助政策进行完善。据统计,近年来沙坪坝区发布了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扶持、沙磁英才计划、总部经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等政策……实现了创新需求与政府提供的服务之间的高度契合,也让创新资源在沙坪坝区更好地发展。

耦合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在“军转民用”的进程中,依托作为中国民族骄傲的北斗卫星核心技术,北斗科技集团选择落户沙坪坝区。“除了沙坪坝众所周知的人才、区位、软环境等优势,我们看重这里的产业生态圈。”北斗科技集团董事长、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镇初说。

在政府打造的“创新生态圈”基础上,沙坪坝区着力通过“市场之手”,围绕新能源、电子通信、医疗装备、智能制造等四大产业,近年来引进了中科纳通纳米银、新视野医疗装备、星际智能装备等高科技产业项目,培育“产业生态圈”,增强产业间、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度,促进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

从去年开始,沙坪坝区鼓励企业等创新主体建立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市场化运营的研发平台。重庆两江药物研发中心引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贺耘,由他领衔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医学前沿技术,在加强自身研发的同时,也帮助一些有需要的药企开展新型药物的研发。近年来,该区已引进15家独立的研发机构。

“这些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研发机构,研发更有市场针对性,服务对象也从原来的某个企业扩大为全区、全市的相关企业,成果转化率更高,转化时间也大幅缩短。”沙坪坝区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已有的5个国家级、市级孵化平台功能基础上,沙坪坝区的孵化平台也在由1.0向2.0版本升级。“D+M浪尖智造工场”提出了全产业链设计创新的服务运营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和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新型企业及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推动孵化企业更好地适应并在产业生态圈中成长、壮大。目前,全区已有500余家企业在孵,其中蓝牙鼓音箱、便携式折叠车等项目产品已量产进入市场。

据了解,通过对“产业生态圈”的培育,全区已形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板块,每个板块各自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交融,实现产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高度耦合。

聚合

通过产业与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创新的“无限循环”

小康工业新近引进的邓晓明和肖晶,都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由其分别牵头的两个创新中心,分别为小康从事大数据产品应用及研究、新能源汽车研发。借助两位高水平专家的前沿成果,小康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在国内自主品牌越野车中,销量挤入十强。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吸引曾在微软、特斯拉等全球顶尖企业里工作过的高端人才加盟。

“高端人才推动高端产业,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已成为沙坪坝区的共识。针对于此,该区于今年3月推出“沙磁英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6类人才提供人才资助、项目资助和项目奖励等9项扶持,3年内最高可获个人及项目补贴总计818万元。目前,首批命名的“沙磁英才”共13人,其中“80后”就有3人。

今年7月,将有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的30位博士到沙坪坝,开展干部挂职和社会实践,拓展校地人才交流合作,着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目前,该区已有各类专家人才近8万人,去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多件。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