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华 本报记者 张 强
打开腹腔,一道15厘米长长的“蜈蚣”形伤疤永远“趴”在腹部,传统开腹手术的危险性让人不寒而栗。泌外科手术能否不开腹?对外科医生来说,以前如同科幻小说般遥不可及,如今却在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成真。
屏幕上,只见医生在病人的肚脐上开一个约2厘米大小的切口,置入机器人单孔专用通道,将代表机器人的“左手”“右手”“眼睛”的3只手臂探入,腹腔内精细而灵活的动作在显示屏上清晰显现。有别于传统手术,医生坐在2米开外的控制台内,熟练地在平台上操作着机器人,从而完成手术。8月9日,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大会执行主席王林辉教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现场手术演示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手术精准度和微创性让人惊讶不已。
8月9日至8月1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主办、海军军医大学承办、世界机器人医师协会(SRS)协办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第一届年会暨世界机器人医师协会2018亚洲年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世界机器人医师协会第一次在亚洲境内举办会议,也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以医学机器人技术研发、临床应用、手术技术分享、经验交流为主的专题会议。13台机器人现场直播手术演示,150余次专题讲座各分会场座无虚席,众多医疗界“大咖”在分享医用机器人手术成果的同时,也对其未来前景充满希望。
“利用机器人系统手术,一根毛细血管看上去就像一根自来水管一样;可以360度无死角旋转的机器臂,能完成以前很多无法完成的手术操作。”王林辉说,手术机器人的诸多特殊优势已为外科精准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天可以在手术室实现“隔空取物”,今后还可以拓展“机器人远程手术”。
自我国开展机器人外科手术以来,海军军医大学在孙颖浩院士的带领和推动下,走在了我国医学机器人手术发展浪潮的前列。目前,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和长海医院共装配了3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并由孙颖浩院士亲自挂帅在长海医院建立了中国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临床工作中,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在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儿科等科室均陆续开展。长征医院也创造了多个“第一”:亚洲首例机器人单孔肾动脉无阻断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国内首例术中荧光显影下肾分支动脉阻断保肾手术;国内首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国内第一例机器人单孔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作为世界医学机器人医师协会来到亚洲的开篇之举,也是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与SRS第一次合作,将有利于促进亚洲与世界在医学机器人手术领域的交流,激励亚洲医学机器人外科医生不断进取,推动亚洲医学机器人手术事业走向世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