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鸿雁计划”汇聚海内外人才 助力重庆建设人才高地
2017-09-30 06:45:21    作者:李幸      来源:重庆日报     

      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后,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院博士蒙敏选择回到重庆组建研发团队。她曾生活在重庆,之后出国深造,直至成为美国科文斯生物医药分析实验室顶级技术官。

今年4月,在我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启动实施大会上,蒙敏作为该计划首批受资助的人才之一,与两江新区水土生物医药园正式签约,成为园区内布莱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接下来,蒙敏将满世界招人,在渝组建研发团队。

之所以被吸引,蒙敏坦言,除了感受到故乡对海外人才的渴望外,重庆出台“鸿雁计划”等引才聚才的给力政策,让她在引进人才时能抛出更优厚的待遇,组建团队也有了底气。

跟蒙敏一样,68岁的台湾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金重勋,今年也被“鸿雁计划”吸引来渝,担任了坐落于渝北的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在享受市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他还获得了渝北区委人才办颁发的100万元“引进人才补贴”。

“重庆引才资金和相关配套政策到位,体现出了满满的诚意。”金重勋说。

“鸿雁计划”缘何吸引人才独具魅力?9月24日,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元春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在职称改革上激励本地人才,我市还启动了“鸿雁计划”引智。该计划拟在5年内每年引进1000至2000名高端研发类科技人才。对人才个人的奖励将参照其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一定倍数确定,最高可达200万元。

“该计划有别于事业单位或者高校科研院所这些引才,主要针对企业。”陈元春表示,“鸿雁计划”建立了每年约4亿元的引才专项资金,目标锁定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特色效益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靶向效应”。

“而在对人才的评价上,我们也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学术头衔、学历等做法,而是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评价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人才的能力水平、薪酬待遇等因素。”陈元春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鸿雁计划”将引进人才分为A、B、C三类,对这三类人才分别按其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2倍、1.5倍、1.2倍奖励,奖励标准最高分别不超过2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同时,按照人才年薪的5%给予用人单位补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人才的竞争已经从单纯靠政策优惠,转到以制度、环境、服务等综合条件为决定因素的“生态竞争”。

我市要如何把握新一轮机遇,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对此,陈元春表示,目前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已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未来将全面实行人才服务证制度,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居留签证、落户、配偶就业、医疗服务、子女入学(托)等事宜的“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真正让来渝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安心扎根重庆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