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巴南元宵:文艺演绎令人醉 非遗传承唤新生
2018-03-02 08:05:26    作者:李斌      来源:成渝经济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巴南元宵文艺演出节目

    本网讯(李斌)“山歌唱出中国梦,吹打奏响巴渝风。”31日晚,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中共巴南区委、巴南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巴南区文化委员会承办,巴南区文化馆协办的“群星大舞台——区县文艺展演周”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院精彩上演,巴南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及群众文艺爱好者登上舞台,倾情演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次演出的12个节目全部根据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展示了巴南大地的悠久历史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新的一次大集成,也是巴南乃至重庆非遗文化的一次大展示。

    “3000年厚重的巴文化孕育着巴南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勤劳而又智慧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珍贵的软实力。”重庆巴南文化系统相关人士介绍。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源于生活,流传于民间,并且随着历史的长河代代相传。如何用现代人的目光,去观察、去感受、去诠释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巴南位于重庆主城南部,文化底蕴厚重,资源富集,是重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移民文化的重要汇聚之地。这里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蓄积与传承着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现尚存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百余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一批非遗项目的保护发展在全国、(重庆)全市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巴南把保护特色文化资源作为打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地区文化水准,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精心保护、努力传承、合理利用并收到良好成效。

    在演出中我们看到,巴南元宵文化演出是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探索与尝试,是巴南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是坚守艺术与情怀共生,继承传统与现代发扬并存。不管舞台上合唱《太阳出来红满天》、女子群舞《闺绣》及梆鼓舞《梆鼓情》;还是表演唱《闹酒》、男声独唱《又听号子歌》等节目都融现代音乐元素与民间艺术为一体,新颖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跳石昆词《渝调》、接龙吹打《巴歌》、木洞山歌联唱《山歌山情》、姜家龙舞《龙腾巴渝》、女生独唱《唱山歌》等节目融合了本土传统文化,以全新的表现形态,为观众勾勒出美好的巴南山水,传递出保护生态的理念。

    巴渝之地自古山秀丽、水灵动。在重庆巴南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厚重浓郁的巴文化。巴歌高亢嘹亮,渝调宛转悠扬韵味无穷。据统计,巴南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市级11项,区级56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81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传承教育基地6个。在此基础上,巴南区加大继承与创新非遗的力度,对巴南非遗进行深入研究,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时尚的元素,辅之绚丽多彩的服饰、流光异彩的灯光效果,打造这场具有巴渝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文化精品,展现了巴南文化实力带给人们的震撼,让广大群众从中体味到巴文化的真正精髓,从内心迸发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重庆巴南区表示,为让更多的人看见、听见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他们将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非遗文化演绎让巴渝走得更远。让我们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在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奋勇向前,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