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研究发现:“小作坊”成就秦陵大军阵
2020-12-24 09:58:09    作者:杨一苗 韩啸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12月23日电(记者杨一苗、韩啸)在2000多年前,大规模的兵马俑是以何种方式组织制造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正是以原材料集中供应、多个作坊独立生产的方式,汇集了古代工匠雕刻、制陶、彩绘等多种技艺,终成秦始皇陵庞大的地下军阵。

  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采集兵马俑、陶砖、夯土与青铜水禽陶芯的残块,对其原材料产地与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秦俑及相关陶土制品的原材料可能来自同一个供应中心;不同的工匠团队组成独立的作坊式生产单元,各自负责陶俑、陶砖、青铜陶范等某一具体门类陶土制品的生产。

  随后,研究人员又采用了对文物藏品原位无损的检测方法——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对文物陶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秦俑一号坑修复区内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陶马等28件藏品。在这些藏品中,有18件带有陶文,多为“咸阳”或“宫”字样。

  目前,秦始皇帝陵已发现陶俑、陶马约8000件。此前,有研究者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制造,是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不同工匠分工制作陶俑的头、躯干、四肢等部位,然后再按不同类型的陶俑进行组装。

  但这次研究通过陶土成分分析证实,是小作坊独立生产完整陶俑:同一作坊陶俑的陶土成分基本相同,而不同作坊陶俑的陶土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对带有“宫”和“咸阳”两种字样标示不同作坊的陶俑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类陶俑在制作时使用了同样的土作为原料,但不同的作坊在原料里加入的大量砂质羼和料来源不同,这就导致其微量元素比例不同。

  在陶俑、陶马的隐蔽处戳印或刻写地名或陶工名,是当时器物制作的通行做法,这是始自春秋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到秦时的延续,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在目前已清理和修复的兵马俑中,已发现上百个带有“宫”字和数十个带有“咸阳”字样的陶俑。其中,“宫”说明制作陶俑的工匠来自官府制陶作坊,“咸阳”则表示工匠来自秦时的咸阳地区,这两类陶俑的艺术风格也略有区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李秀珍说:“带有‘宫’字的陶俑‘国字脸’比例高,面部炯炯有神,看上去更加雄壮威武,其做工也更精细。”

  “兵马俑之所以震撼和迷人,是因为每座陶俑都蕴含着2000多年前的技术、艺术和社会组织等诸多信息。”李秀珍说,“这次研究结果表明,秦帝国如此大规模的陶制雕塑,是通过小作坊进行产品生产和控制管理的。”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