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近期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其中明确,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赏行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
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的火爆,不少未成年人加入直播队伍,有秀才艺的,有吃播聊天的,还有模仿卖萌的。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被迫被推到前台,甚至靠着出乖露丑收割流量——2020年,一个粉丝超千万的“萌娃”博主在直播中歧视女性;今年4月,某团队逼迫孩子卖惨,给孩子滴眼药水,甚至掐孩子……
直播生态鱼龙混杂,加之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没有成型,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律自控的意识。他们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投身直播,都极易迷失自我,传导错误的价值导向,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整治未成年人直播乱象,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玩直播应该限制年龄吗?”人民日报社官方微博发起一则投票显示,在近70万参与网友中,超过95%的人认为应该限制。2019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建议,限制14岁以下儿童开直播、发视频,仅允许在父母同意或陪伴情况下进行。武汉等地方法规也规定,直播网站聘请未成年人担任主播或者为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立法,持续整顿网络空间生态,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对未成年涉网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提升。此次中央网信办明确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等规定,无疑是精准出击,避免了一些“打擦边球”的违规之举,更深层次地净化网络空间。
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干净上网,是时代的必然之举,也是全社会应尽之责。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直播平台、家庭、学校、社会要联合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直播平台要强化短视频、直播从业者的行业自律,把好主播的资质审查关口,协助家长引导、控制未成年人直播软件使用和打赏行为。监管也要与时俱进,全力斩断各类网络黑色产业链条,加大对制作、传播不良网络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切实履行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方合力出击,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持久清朗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