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北京市密云区文化馆:文化影响力植根于人民
2022-06-13 08:08:40    作者:张影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一位生活在北京密云山区的老人,一生中从未拍过一张生活照,直到有一天摄影志愿者敲响他的家门,一边讲着家常话,一边按下快门键……半个月后,志愿者送去照片的时候老人已经过世,这照片成为老人的儿女唯一的纪念照片。密云区文化馆馆长宋歆鑫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密云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山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0%,最远的村子到县城有上百公里。因为路途遥远、身体不便等原因,生活在密云山区的老人除了身份证上的证件照,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一张像样的纸质照片。2010年,密云区文化馆启动了“暖心工程”,带领文化志愿者进山村、进校园、进工地,服务、温暖弱势群体。摄影进山区是其中一个子项目,由密云区文化馆每年组织当地的摄影志愿者入户为山区高龄老人拍摄生活照、全家福,并冲印、装裱,再送到老人手中。此外,“暖心工程”还涉及关爱残疾人、关爱外来务工者子女、山区留守儿童等。

北京市密云区文化馆:文化影响力植根于人民

密云区文化馆送福字活动 受访者供图

在密云特色教育学校,由区文化馆组建的一支文艺服务团队,长期在学校义务教授软笔书法、硬笔书法、戏曲、舞蹈等文化艺术课程。从密云文联干部岗位退休的于桂芬就是这支团队的一名文化志愿者。这些年,她为这群特殊的孩子编排了许多舞蹈节目。每次去学校,孩子们就把她围住,亲切地喊她“于奶奶”,她与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年,于桂芬培养出不少有舞蹈才能的孩子,其中有些人还考上了残疾人艺术团,到更高的平台进修学习。

在地处密云城乡接合部的新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里的同龄人一样,有机会接受“七色花”艺术团志愿者的艺术教育培训,学习音乐、舞蹈、朗诵等,一个个艺术梦想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师资都是密云区最好的,培训是免费的,有时还会为孩子提供舞蹈鞋、画笔等学具。”宋歆鑫说,“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让密云基层百姓、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密云区文化馆不断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引进外部文化资源,辅导、培训文艺骨干和社会文艺团队,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宋歆鑫介绍,文化馆从2000年开始下基层演出,每年针对密云偏远山区农民的演出有100多场。在“生态县建设百村行”活动中,文化骨干编排原创文艺作品,把党的政策方针用文艺的形式传达到最偏远的村镇、送到田间地头,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思想教育。

2008年以后,密云区文化馆联合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开展了“文化共建手拉手百场培训进社区”活动,从市里聘请戏曲名家到密云,让村庄里的戏曲爱好者和戏曲艺术家面对面学艺。“这都是过去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人啊!”当时很多村民感叹。后来,地书、抖空竹、国标舞等培训也在当地引发了学习热潮。如今,在密云许多公园里、广场上,仍然能见到喜爱这些活动的人们的身影。

密云区文化馆在艺术培训、文化普及工作中,打破传统思路和模式,请来艺术院校的教授、专业院团的演员、文化名人等“外援”。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他们定期走访密云各街镇文化中心,摸清百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密云区文化馆常常门庭若市,每周开展美术、器乐、舞蹈等各类培训班40多个,每年到文化馆参加培训的人数有十几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密云区文化馆将培训从线下转为线上,开展了160余期培训活动,吸引线上学员65万余人次。

密云区文化馆先后推出了密云区戏曲曲艺大赛、歌手大赛、合唱大赛、舞蹈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五大品牌赛事。文化馆的干部积极辅导和培训文艺骨干,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中七连冠的吉祥彩蝶舞蹈团、走上央视《星光大道》的农民歌手王玛丽、密云本土打造的“三大男高音”……一大批优秀的文艺队伍和文艺人才从基层脱颖而出,扩大了密云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力。(记者 张 影)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