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明年有望建立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图)
2017-11-01 07:58:31    作者:邹悦      来源:成都商报     

 

  社区基金会成立后,将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公服资金

  由成都市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社区志愿服务、文体公益项目、社区教育培训和社区院落环境治理等项目。

  社区基金

  一项由社区等机构申请,挂靠在有公募权资质的慈善组织下的基金。

  社区基金会

  是由关心本地社区发展的一群人联结起来,筹集社会资源,并经由理事会讨论决定用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社会组织。如果社区自组织举办社区活动需要资金,经由申请并审核后,就能获得社区基金会的赞助。

  提到社区,首先出现在市民脑海里的人有哪些——社区书记、主任,还是每天在院落守门的大叔?其实,社区里的活跃人群远不止这些,比如遍布市区各地的广场舞大妈。像这样的社会自组织,除了得到政府提供的公服资金外,接下来,他们还有了新的支持者——社区基金会。

  与目前社区常见的公服资金、社区基金不同,社区基金会是由关心本地社区发展的一群人联结起来,筹集社会资源,并经由理事会讨论决定用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社会组织。如果社区自组织举办社区活动需要资金,经由申请并审核后,就能获得社区基金会的赞助。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负责人透露,目前成都有部分单位正在筹备社区基金会,预计成都的第一家将于明年正式亮相。

  发展

  社区基金会将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武侯区晋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李济舟,最近正忙着申请社区基金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要建立的,就是一个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感、价值感的公益平台。”

  建立社区基金会,并非李济舟突发奇想。早在2015年,李济舟和公益圈的一位朋友聊天时,第一次听说了这一舶来物。当年年底,晋阳社区举行了一场“为白血病儿童捐款”活动,一位居民的话让李济舟转变了观念——“为什么不直接把钱交给我们社区自己呢?”

  因此,晋阳社区想要成立社区基金会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要每笔钱落地到整个社区的需求。在此之前,由于社区没有公募资格,因此尽管成立了社区资金,仍是挂靠在成都市慈善总会。“虽然慈善总会能够筹集许多来自社会的善款,但它面临的是整个成都,对某一个社区的关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社区基金会,这些就不再是问题。”

  社区基金会还将带来什么?在李济舟看来,这将使社区居民更加有参与感和价值感。“比如,社区居民想要组织一场手工活动,除了可以通过申请公服资金外,将来也可向社区基金会申请提取,这将刺激更多的居民共同来建设和维护社区文化。”李济舟还介绍,根据晋阳社区困难家庭的现状,接下来还可以通过社区基金会的途径,为这些家庭提供必需的帮助。

  今年8月底,宜家家居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晋阳社区落地了一个名为“社区梦想中心”的场所,让社区小朋友能够安全学习和游戏。这深深触动了李济舟,“等到社区基金会成立后,我们也将和这个中心一样,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理由

  成都正需要社区基金会 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在社区基金会正式落地前,成都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公服资金和社区基金。公服资金是由成都市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社区志愿服务、文体公益项目、社区教育培训和社区院落环境治理等项目。例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每周末举行的“亲子厨房”活动,就是由居民组建的自组织发起,经过社区建立的评审委员会通过投票后,由公服资金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成都的另一个尝试,从名字上来看,更像是社区基金会的雏形——社区基金。这是一项由社区等机构申请,挂靠在有公募权资质的慈善组织下的基金。例如,武侯区晋阳社区在2015年成立的“博爱家园社区慈善基金”。

  目前,公服资金和社区基金在成都已有近10年的尝试。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成都市按照百户一年4000元的标准来执行公服资金的发放,比2015年增加了500元。截至今年6月,仅成都市慈善总会就有60只社区基金,覆盖了成都的15个区县。

  然而,上述两种模式仍有不足,这正需要社区基金会带来新的变化。对此,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年6月举行的“603成都社区基金会研讨会”上作了解读——“在成都很多社区,每年的公服资金并没有用完,原因并不是金额太多,而是因为这一笔是财政投入的社区资金,需要遵循的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规则。”该负责人介绍,财政资金使用的限制包括负面清单中的项目,例如在购买硬件的时候,超过一定的额度需要招投标,而现金的使用要求也非常严格。

  此外,政府的持续投入,也一定程度加深了社区和居民依赖心理。“大多数社区没有意识主动去整合社会资源、募集社会资金,这导致社区的发展在价值链上缺乏资源的持续性。”在上述负责人看来,社区基金会出现,不仅有筹资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有一群关心社区发展的积极公民和一个专业的团队,持续地动员本地资源,解决本地问题,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挑战

  推动中也面临挑战 “社区”将被重新定义

  事实上,早在2009年,成都的社区基金会曾“昙花一现”。据省民政厅事务处工作人员表示,2009年,省民政厅曾登记注册了一家名为“成都公和社区发展基金会”的社会组织,但由于未参加2013、2014和2015年度检查,今年4月被执行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想要成功建立社区基金会,成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周红云看来,作为一个外来“物种”,社区基金会这个短语中的“社区”概念,在我国更多意义上是社区,而非“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因此在推动时,容易引发行政推动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潘语认为,在社区基金会的建设中,“社区”将被重新定义,有可能是多个社区或街道来一起建立,也有可能上升到区级层面。“这样将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一起来建造社区。”

  “在实际的运行中,社区基金会往往不知道如何撬动本地资源,如何调动社区力量的参与,如何找到解决社区问题和满足社区需求的方案。”尽管困难重重,但一位行业专家表示,社区基金会将是成都社区工作的重要方向。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邹悦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