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明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象的重中之重就是抓“首要政治任务”。成都展示新气象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迅速在全市集中开展对十九大报告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讨论、大督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形成学习新思想、争创新作为、展示新气象的浓厚氛围。
大学习:全面把握 学深悟透
10月27日下午,成都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成都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在全市集中开展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讨论、大督导。紧接着,成都又于次日召开全市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重点要做到对十九大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等七个方面的“全面把握”。11月2日,成都市委中心组再次召开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强调要兴起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的蓬勃热潮,推动十九大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落实。
目前,成都全市掀起了一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从市委、市政府到全市各级各部门,从企业、乡村到社区街道,从各大中小学校到离退休干部,在“七个全面把握”要求下,力求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是成都找准自身历史方位,确立的新发展目标,可谓开创性事业。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大学习”,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其中找到新时代特大城市如何发展的关键钥匙,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成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大宣传:深入浅出 入脑入心
特写、侧记、通讯与观察,文字、声音与画面,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成都整合了内宣、外宣、网宣和基层宣传等各类资源,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推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专题专栏节目、新媒体产品和线下讲座,为全市学习十九大精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丰富多彩的形式下,成都媒体将深刻的理论阐释与鲜活的实例故事结合,深入浅出地解读报告蕴含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比如《成都日报》的“理论周刊”,就集合了中国国际经济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等知名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深入解读,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更加吃透,也帮助全市市民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有更深理解。
与此同时,“代表宣讲”正在深入基层,领导干部带头讲,各级宣讲团和群众小分队,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也于10月31日正式与成都市民见面。多种形式下,成都正在全力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让十九大精神宣传更有针对性、更鲜活、更接地气,确保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在全市不同群体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大调研:结合实际 探索研究
走进新时代,如何顺应实践的发展,如何回应人民日益增加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到田野地头,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的脉动、民生的动向。对此,成都的做法是,对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动员全市广大干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要求,从实践中去查找问题和差距,从而指导成都实践。
大调研在市委领导层面已经展开。10月31日,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前往蒲江县、大邑县,调研督导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何在?条件何在?怎样实现新作为?蒲江、大邑,就如同一只小小麻雀,通过解剖麻雀,进一步厘清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细致的纹理脉路,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独具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结合十九大精神,也需要通过大调研,发现问题,找到短板,思考方法,让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
大讨论:问题导向 强化担当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要求,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联系实际、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是大学习、大讨论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进入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成都的新作为如何体现?范锐平提出了三个强担当,其中之一,就是在区域发展中强担当。一方面,引领区域发展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的成都的必然担当,另一方面,成都自身正在站稳国家中心城市门槛。显然,正在开展的这场大讨论,对成都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找准位置、找出差距、找准方向、实现担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情况不同,特点各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也不尽相同。只有既认真分析共性问题,又坚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围绕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查摆问题、深入研讨,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才能让十九大精神转化为科学决策、正确路径和实际行动。
大督导: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十六个字,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在做实上下功夫。
像钉钉子一般一步步向前推进,重点是抓落实、抓实践、抓考评,把督导贯穿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整个过程。
成都的大督导有两个特点,一是快,二是“一把手”亲自上阵。10月31日,范锐平前往蒲江、大邑视察,既是一次大调研,也打响了成都“大督导”的头一炮,给成都各级各部门作出了示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九大精神学习到不到位,不是看口头上说得够不够漂亮,而是看行动上干得够不够实在。在群众最关心、最有切肤之感的问题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才是真正回应人民期待,才是真正顺应时代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新气象、新作为。
眼下,最牵扯成都人心的大落实、大督导,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字之差,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强国“美丽”的意义所在。眼下,成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已经打响,一系列应急预案也陆续出台。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是成都对成都人民新时代新期待的回应,保卫蓝天,则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是践行,也是考验。
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讨论、大督导。一个“大”字,体现的是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行动的强度,折射成都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决心和信心。五个“大”字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联,以此为抓手,成都周密部署了对十九大精神从学习到领悟、从思想到行动、从部署到落实、从实践到验收的全过程。学习宣传的热潮中,成都正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动力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