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西望成都》推出第155期 诺奖得主蓉漂 生态画卷奇妙
2018-03-12 08:05:53    作者:陈蕙茹      来源:成都日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成都首档整体落地海外的电视栏目《西望成都》,3月10日推出第155期节目。2018年初,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名字命名的工作站——谢尔登·格拉肖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86岁的谢尔登教授也千里迢迢来到成都。

让谢尔登教授感受到成都令人振奋的科研环境的,正是成都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成都人才计划”专家潘锦功。

作为一名杭州籍美国海归“蓉漂”,7年前,潘锦功将他的发明——“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带回祖国,并选择在成都建造全球首条大面积、大规模的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如今,潘锦功与谢尔登教授达成共识,将在美国与成都之间搭建一座交流合作的桥梁,在成都制造出更多很棒的产品。

在成都昆虫学家赵力眼中,冬季的成都是一个昆虫的宝库,而通过一个长时间的记录,能够从昆虫种类的变动上,看出成都地区环境的变迁。展开赵力与其妹妹在成都的冬季昆虫“寻宝地图”,俨然就是一幅绚丽的成都生态画卷。

在成都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赵力一行发现了水质指标昆虫——纹石蛾幼虫和蜉蝣幼虫。在成都冬季的河流里,存在着大量水质指标昆虫,这就意味着水流的含氧量高、水源清洁。

零下4℃,海拔2000多米的龙池湖湖面已经结冰,四周积雪很深,几乎看不到昆虫的踪影。赵力和妹妹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意外发现了在国内鲜有报道的、生活在冬季的冬大蚊。据他们介绍,冬大蚊这个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1.9亿年。成都地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种远古的物种能够留存下来。

这些奇妙的物种,历经亿万年,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自由生长在成都的冬天。而成都这座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用它优质的生态资源,始终在为丰富多样的昆虫物种,以及在这里安居乐业的人们提供着珍贵而富饶的栖息环境。 本报记者 陈蕙茹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