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天府成都新时代:迈向世界城市
2018-03-13 07:05:15    作者:杨天 李力可 朱小路      来源:成都日报     

     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李力可、特约撰稿朱小路 四川成都报道

 

近两年,有网友感叹:80年代错过深圳,90年代错过浦东,今天,你不能再错过成都。

如今,多重机遇叠加的成都,吸引着包含科技、文创、大型制造业等越来越多各类型企业的入驻。一个个成功的故事在这座宜业宜居的“成功之都”上演。这座工作与生活动静相宜的休闲之都,城市的发展正踏上越来越快的节奏。

快节奏源自快发展。201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24日召开的市人大会议审议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对城市定位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提升,提出“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

3000年古城的文创气质

目前,成都规划了包括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人民南路文创金融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安仁文创文博集聚区等五大文创园区。根据区域位置的不同,分别发展包括文博、文化创意、影视、音乐、工业设计等不同文创领域的项目。

有着3000年文化积淀的成都,如今正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除了数十个各级文创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成都还获得了“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中国手游第三城”等美誉。

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成都市标准以上文创产业增加值为467.64亿元,营业收入为1795.48亿元,从业人员为306603人。

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影视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的文创产业新格局,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2017年7月,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市首次提出,将通过5年努力,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发展标杆城市、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国际创意城市。到2022年底,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

2018年2月23日,成都正式发布了《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未来,随着文创项目的集中上马,成都将从政策、土地、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给予文创产业更多支持。

成都要成为哪些中心

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文创中心,成都的雄心还不止于此。

在成都市的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中,还包括其他三个中心,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天府新区腹地,面积近一平方公里的基金小镇里,入驻了179家国内外知名的基金业相关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200亿。这个汇聚了全球资本的小镇,正是成都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金融业是成都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提供的数据,2017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604.3亿元,同比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6%。

2017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2017年6月,成都市还正式入选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在建设经济中心的过程中,成都则把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抓手,力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和价值链的核心。

未来,成都市将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制造强市,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一环。

成都正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的目标。

如今,成都的“国际朋友圈”正持续扩大。除17个国家获国家外交部批准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外,成都的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也分别增至34个和51个。通过一系列的高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成都故事”也在国际上讲得越来越好。

“一枢纽”为成都带来了什么

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中,成都被定位为全国重点打造的四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除了“五中心”,成都的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还包括“一枢纽”——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未来五年,成都交通投资额将达到2300亿元,超过过去15年的总和。”2017年,成都市交委主任刘兵曾向媒体介绍。成都将实现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三箭齐发,建成国际空港枢纽、国际性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切实增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交通枢纽建设给成都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

据成都市物流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往返于欧洲与成都之间的中欧班列连接境外14个、境内12个城市,成为中欧班列中开行下班路和数量最多、运行最为稳定的班列。而国际班列的开行,带动了产能和对外贸易向成都转移,2017年内实现产能转移125.6亿元、外贸转移97亿元。

经济和人本双导向

城市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鲜明地提出了要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把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放在了核心位置。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率先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正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过程中的新实践。

“在产业规划上,由原来的单纯经济发展导向转变为了经济和人本双导向,我们对于百姓生活就业、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有了更多考虑。”成都市规划局总体规划处副处长胡双梅说。

适度提高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建构国际标准、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品质提升,协调就业和居住的关系,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成都致力于营造一个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胡双梅说。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