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让天府文化“活”在当下
2018-04-10 07:04:34    作者:何晓蓉      来源:成都日报     

 本报评论员 何晓蓉

在永陵落成1100周年之际,永陵24伎乐将通过国际最前沿的表现形式观念剧在舞台“复活”。“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这个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将通过中西融合的跨界舞台作品,重现盛唐中国的繁华绮丽,再现天府成都的风雅神韵。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乐观念剧《伎乐·24》对历史文化的创新表达,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创”方针的又一生动案例。国乐观念剧《伎乐·24》的震撼上演,必将吸引更多中外观众走进永陵博物馆,深入了解永陵石棺石刻艺术瑰宝背后的中华历史和天府文化。

汉学泰斗饶宗颐先生表示,“我们的未来,永远浸透着昨天与今天的重叠与沉淀。”与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成都的独特魅力首先来自于世代匠心营造,来自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来自于天府文化的传承。守望城市历史年轮,存续城市“遗传密码”,才能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让城市因历史记忆而厚重,因地域特色而独特。不论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还是实现现代化新天府的美好愿景,都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文化库存并不等于现成的财富,深挖历史沃土,激活价值基因,把传统文化宝库利用好,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像《国家宝藏》的燃爆屏幕,《经典咏流传》的一夜刷屏,还有近两年优秀文化网综节目的口碑相传,国乐观念剧《伎乐·24》的出现,也是在努力探索文物更易为现代观众接受的表达方式,在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寻找、发明、尝试各种现代表达形式,让今天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普罗大众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来。

躺在成都各大博物馆里面的文物,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宝贝,也是一份活着的城市文化遗产和精神宝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天府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使天府文化更加摇曳多姿地“活”在当下。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