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第六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
2017-08-25 08:10:57    作者:杨铌紫      来源:重庆日报     

                                                                                                      

张继文(右)、汪兰英(左)

王宗兰

但永禄

李凌

彭媛

詹登华

杜阳

郑孔成

石胜兰

熊军

本报讯 (记者 杨铌紫)分享感动故事,共建最美巴渝。8月24日,2017年第六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会在涪陵区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乐观面对生活的“重庆阿甘”熊军、破获500余起毒品案件的禁毒英雄杜阳等10位“感动重庆月度人物”,他们一一上台领奖并分享了感动故事。

靠单腿站立的乐观男生熊军在台上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传递感动的力量。熊军3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重度小儿麻痹症,医生曾断言他今生没有站起来的希望,会像植物人一样不能动弹。但乐观坚强的熊军没有放弃自己,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忍着剧痛不断练习,靠单腿站立起来。后来,他又爱上了马拉松,并成为跑遍大半个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员,被称为“重庆阿甘”。熊军告诉主持人,他一心想摆脱原有的生活,成为父母的骄傲和支撑,为这个愿望,他一直努力着。

现在的熊军仍然每天坚持锻炼,对生活认真的他还众筹开起了一家爱心火锅馆。他说,开火锅馆不单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此,火锅馆的收益除了维持日常运转,还会用来资助有困难的群众。如今,熊军的火锅馆已经资助了30余名失学儿童,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都由火锅馆承担。

熊军的感人故事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场观众杨女士感动地说:“听了他的讲述,我深受鼓舞,这么艰难的事情他都做到了,生活中还有什么坎坷不能熬过去,我要为他点赞,向他学习。”

第六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事迹简介

1 为方便乡亲义务修路的残疾夫妻——张继文、汪兰英

张继文,男,76岁,汪兰英,女,74岁,涪陵区荔枝街道大塘社区居民。

张继文左耳听不见,右耳听力微弱;汪兰英自小便有眼疾,仅能模糊看见点人影。这对患难夫妻却将修路视为执念,将方便他人作为信仰。2012年,为了让村里小孩上学方便,历经3年修通了约1.5公里孩子上学回家的放心路。2015年,当得知许多老人取山泉水的地方,坡陡无路,夫妻俩决定修建一条“山泉路”。道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陡坡,张继文将自己拴在防护绳上,一手抓防护绳,一手往石板下垫砖、抹灰、再垫砖。妻子则负责为丈夫送饭,她说:“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张继文说:“我要把修路这件事坚持到80岁。”

2 街坊里的好邻居——王宗兰

王宗兰,女,70岁,忠县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居民。

一把剪,美了残疾人的容颜;一张嘴,成了居民们的信息员;这一坚持就是5年,王宗兰成了街坊里的好邻居!王宗兰开了一家不足9平方米的理发店。理发店开业不久,她发现社区里的一些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理发是个大难题。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她每月上门为社区的10多名残疾人义务理发,至今已有5年。同时,作为十字街社区东坡路212号的楼长,她始终任劳任怨,深入社区楼院,及时将惠民政策、上级精神传达给每户居民,深得群众爱戴。2013年,丈夫住院期间,她与丈夫约定捐献遗体,并与重庆医科大学签订了《捐献遗体协议书》。

3 守护孩子上学路的耄耋老人——但永禄

但永禄,男,88岁,长寿区凤城街道红花村居民。

但永禄所居住的村子,有一条长400余米,用石板简单搭成的崎岖小路,也是村里小孩上学的必经之路。为了让孩子走得更放心,但永禄决定修缮这条路。为此,他买来除草剂锄掉了丛生的杂草,借来锤子、榔头将松动的石板锤紧,还换掉了破败的石板。修路更要护路,但永禄常常到这条小路上锄草、修整石板。如今,他还义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面对村民的赞誉,他总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情,我喜欢小孩,因为小孩才是我们的未来。”

4 打击罪犯的“铁拳头”——李凌

李凌,男,50岁,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

入警32年,李凌一直战斗在刑侦一线,身上11处刀枪伤疤是他的“最美勋章”。他先后主导侦破公安部部督、市局督办案件40余件,100%侦破现行命案。他还创新提出“以变应变”的网络诈骗打防思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推行合成作战新机制,探索“以专业打职业”“互联网+警情研判”新模式,为群众挽损3.1亿元,打防经验在全市推广。

5 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天的最美教师——彭媛

彭媛,女,39岁,潼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1999年,21岁的彭媛大学毕业后,来到潼南区特殊教育学校,至今已有18年。为帮助聋哑学生学会发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气流的大小。聋哑孩子常常比较自卑,她不断鼓励孩子们自尊、自强、自信、自立。2006年,彭媛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她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她说:“再苦再累,一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想到家长把孩子交给自己时的那份信任和期盼,我便无怨无悔。”

6 扎根山区17年的“人民调解员”——詹登华

詹登华,男,51岁,江津区司法局中山司法所所长。

17年间,詹登华走遍了中山镇的山山水水,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他总能以满腔热情投入基层司法工作,不断提升调解工作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民调解“五步工作法”。2015年,他牵头创建了“中山镇小马工作室”,并担任工作室的首席人民调解员。两年多来,“小马工作室”共培养出26名年轻精干的“小马”,为老百姓化解纠纷矛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2017年,他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7 破获500余起毒品案件的禁毒英雄——杜阳

杜阳,男,38岁,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禁毒支队民警。

在禁毒一线工作18年,杜阳因公负伤13次,破获500余起毒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69名,缴获各类毒品十余公斤,收缴毒资上百万元。仅2016年,他侦破的涉毒案件就超过100件,直接参与抓捕的涉毒人员147人。每一次抓捕行动都惊险无比,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的人生每天都在上演着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动人故事,凭借忠诚与果敢,他用生命践行着保一方平安的誓言。

8 照顾老人37年的大孝子——郑孔成

郑孔成,男,60岁,城口县坪坝镇瓦房村居民。

1981年,郑孔成娶了庞仁祥的大女儿。夫妻俩的女儿4岁时,妻子被拐骗后音信全无。1991年,郑孔成与简文琼重组家庭,并生下一个儿子,但夫妻俩依旧坚持照顾岳父岳母和父亲。1993年,简文琼突发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于1999年去世。面对一家老小,郑孔成并未放弃赡养老人。如今,父亲与岳母相继离世,郑孔成继续照顾庞仁祥的生活起居。37年来,郑孔成用爱撑起了命运多舛的家,他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真谛。

9 身残志坚的“夔州绣娘”——石胜兰

石胜兰,女,31岁,奉节县永安街道新竹社区居民。

12岁那年,石胜兰不慎跌落近百米的悬崖,成为截瘫的残疾人。2006年,她拜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单大琼,从此悉心钻研中华传统工艺蜀绣。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石胜兰的蜀绣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市级比赛中获奖,现在她的一幅蜀绣作品最高能卖出上万元的价格。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石胜兰拿出作品拍卖,将所得钱款捐献给灾区人民。石胜兰对蜀绣有着特殊的情怀,她说:“蜀绣就是我的第二双腿,也是我的第二次生命,她给了我阳光和力量。”

10 乐观面对生活的“重庆阿甘”——熊军

熊军,男,30岁,万州区黄柏乡三坪村居民。

3岁时,熊军被诊断为先天性重度小儿麻痹症,医生曾断言他今生没有站立起来的希望。乐观坚强的熊军没有放弃自己,最终以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靠单腿站立起来,并成为跑遍大半个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员,被人称为“重庆阿甘”。为了创业,他睡大街、擦皮鞋、卖水果,经过艰难的打拼,他成为两家实体店和网上销售平台的新型“创客”。他还常常通过跑步,为特困病人筹集医疗费用,为留守儿童送去衣物、书包和文具。

(记者杨铌紫整理,本栏图片均由市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