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施方案》,重庆全市科技系统将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人机交互等产业领域,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平台搭建、高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增强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加快应用示范与产业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初步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体系。
《实施方案》共明确了以下八大重点任务:
强化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发展跨学科复杂智能理论,开展类脑智能前沿研究,推进类脑智能软硬件技术融合研发,发展高级机器学习和智能认知理论等;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大数据、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求,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布局,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策划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
推动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应用,包括面向重庆3C、汽摩、无人装备、医用、助老助残等应用领域,促进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及生产,形成智能机器人标准体系等;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并完善面向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标准测试数据集、云服务平台、骨干网通信与数据收集平台等,建设高水平大数据国际合作基地等;
大力引培高端科技人才,包括实施高端人才重点支持计划“鸿雁计划”等,着力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及团队,集聚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等;
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引进以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
构建多层次创投体系,加快完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三大创投体系;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包括建立国家级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
据悉,为了保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重庆全市科技系统将设立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办公室,负责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具体事务,制定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还将设立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
与此同时,聚焦提升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自主创新能力,重庆市将从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创新平台建设等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实施大数据智能化重点研发项目每年不低于100项,市级科技发展资金年投入项目经费不低于1亿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研发、转化、孵化平台体系,每个新型高端研发平台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市级科技发展资金每年投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平台建设不低于5000万元。
另外,重庆还将加强开放合作,打造学术交流品牌,积极引进培育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国内外合作创新,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