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钟洁,重庆客运段动车四队党总支副书记,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者。
钟洁对火车的第一印象便是闷罐车,而对于以前的春运“盛况”,也是记忆犹新。菜园坝广场搭建了许多临时售票棚,购票的旅客排起长龙,有的凌晨三四点就来窗口守候,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在寒风中搓着冻红的双手。有人拿到了票,高兴得欢呼雀跃;有人排到窗口,发现票没有了,要么沮丧地离开,要么和工作人员争吵起来。上车时也如同打仗般激烈,人们拼命翻窗往里爬,小孩被大人从窗户递进去。小孩的哭闹声,女人的尖叫声,和浓烈的烟味交织在一起。
钟洁从部队退伍后,到了重庆客运段成为一名乘务员。不久后,钟洁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春运,职责是跟随列车长查硬座车乘客车票。除去卧铺车、餐车外的不到十节车厢,仅仅从车头走到车尾,至少就要花4个多小时,因为过道被乘客站满,和高峰期的公交车不相上下,她必须拼尽全力挤过层层人墙。
每次查票前,钟洁都要脱掉大衣,否则根本挤不过去。即使是穿衬衫,查完票后全身也都被汗水湿透,连扣子也经常被挤掉几颗。以后每年快到春运,她都会提前准备好针线包。
现在随着硬件提升,服务意识也增强了。如今列车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为了让乘客有更好的体验感,动车上准备了爱心毯,为小朋友准备了跳棋,一等座车厢提供叫醒服务,不再担心误站。D字头列车二等座超员不超过15%,即使超员了,也会提供爱心凳。G字头列车全程不超员。年纪大或行动不便的旅客若需要轮椅服务,可以拨打12306,做到无缝对接。
而在餐饮方面。她刚参加工作时,餐车上有七个工作人员轮番做饭。出发前车上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大米、肉、蔬菜,路上没有补给,放久了就相对不那么新鲜,没空调和冰柜,就在储物箱里放上冰砖来降温。当时是有什么原料就吃什么,车上的盒饭口味单一,味道也不太稳定。
现在高铁餐车上有几十个品种,还增加了地域特色。比如往南方向开的列车上,专门准备了剁椒鸡丁、红烧牛肉、粉蒸排骨、梅菜扣肉;往北方开的车上,有红烧狮子头、香菇滑鸡、京酱肉丝、宫保鸡丁。除了主食,还供应冰淇淋、现磨咖啡、苏打水、红茶绿茶、可乐和一些地方特产小食品。
对于钟洁来说,最高兴的是进入高铁时代,列车制服也迎来了一次革命。翻开妈妈保存的老相册,钟洁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铁路制服为军装样式,小翻领,男职工戴着檐布制软帽,女职工戴着无檐布制软帽。虽然是黑白照片,也看得出服装均为深色系。上世纪90年代起,铁路部门开始实行“军衔制”,增加了职务标志——领花、帽徽和肩章,对不同工种、不同职务的人员予以区分。去年起,“军衔制”的肩章、领徽悄然取消了,钟洁认为,这样可以跟乘客拉近距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曾经的“铁路蓝”(蓝衬衣)、“铁路红”(红领带)将永久性地退出历史舞台。每天上班前,钟洁都会认真描一个淡妆,精致的妆容加上发自内心的微笑,会给旅客带来好心情。
在钟洁印象中,以前铁路修建速度有限,跑一趟车十年八年都不会有变化,一张铁路运行图可以用上很多年。而现在,铁路建设飞速提升,成渝线、渝万线、兰渝线、西成线、渝贵线陆续开通,车次和线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年都会调图两次,还有更多新的线路在选址、建设中。而7月1日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调图。
钟洁在上班之初,需要人工统计全车多少人,整理成一份手写的小速报,作为计算客流量、超员率的原始依据。很尴尬的是,经常数到一大半,就到下一站了,于是又得重新数一遍。而现在的智能站车交互系统,能进行自动统计,还具备预警功能:假如即将迎来节假日,系统会根据大数据分析预估,查询实时客流区段上座率,预估餐食备品需求量。以前的列车编组是固定的,现在可以随时根据客流量调整单组或重联适应运能。
钟洁以前跑老成渝铁路,从重庆到成都需要12个小时,每天还只有两三趟列车。到北京、广州需要30多个小时,遇春运加开临客甚至达到55个小时。现在高速动车组运行时速达到300公里,到广州7小时,到北京12个小时,确实是朝发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