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重庆讯(胡子雄)10月25日,“2020韧性城市·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重庆南坪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并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数十位行业专家,围绕重庆打造韧性城市积极建言献策。
论坛就韧性城市规划、韧性城市建筑、韧性城市交通、韧性城市绿色基建、数智新基建等话题,及重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山水城市进行了深入探析。
“随着城市社会快速发展,开放发展成为新的机遇。城市在压力和冲击下生存并不断适应。今年重庆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应对,在疫情灾害处理方面展示了强大的韧性,可以说在城市韧性建设上取得可喜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院士通过视频在线致辞说。
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如何运转、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安防如何保障,都是对城市的抗冲击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考验。重庆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广阳岛生态示范基地项目中,对韧性城市建设进行了多样性探索,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说。
所有城市都是韧性城市,但能力有高有低。未来城市规划应提高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识,规划中留有余量,以应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认为,地震、台风、洪涝、突发事件、突发疫情等正成为全球超大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风险。要应对这些风险,必须进一步提高城市韧性,向地下发展就是提高城市韧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杭州市原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表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公园城市不仅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资料显示,韧性城市是能够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抗灾害能力。
韧性城市系统与人体生命系统类似,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对应城市韧性系统,包括信息系统、水循环系统、能源系统、生态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
要增强城市的韧性强度,需要融合政府、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分析,打造“空、海、地”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