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具有国家战略叠加、城市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枢纽、人文生态、创业成本、创新潜力等“七大优势”,要求重庆“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增强产业创新发展技术支撑能力”,“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就“健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机制”这项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明确要紧盯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牵引带动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打造的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是建设“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重庆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汽车产量121.4万辆,成为全国“汽车第一城”;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在汽车产量前十大省市中排名第一位。带动全市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排名全国第五。
“汽车第一城”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品质的跃升,可以用四个“更”来概括:“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更大;“重庆造”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影响力更强;“重庆造”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的科技含量更高;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更优。
近期刚刚结束的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当前,重庆正着力推动汽车产业从“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生态型”体系发展升级,全面构建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的产业生态,推动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产业链向上。
一是整零协同。发挥整车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大小三电技术提升和产业集聚,功率芯片、激光雷达等重点补短板项目落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系统、12个总成、56种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软硬结合。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汽车软件呈现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据服务等全链条发展态势。
三是场景牵引。构建全域覆盖的便捷超充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四是数字赋能。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模式,建成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349个、智能工厂52个。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长安汽车全域5G数智化工厂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五是自主创新。支持整车企业联动零部件、软件等企业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齐全,自动驾驶技术整体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六是品牌提升。支持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龙头企业与华为等科技型领军企业强强联合,在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跨界协同,大力研发中高端产品,全面提升品牌价值。
重庆表示,将持续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定不移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力争全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到2027年,建成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业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文/刘广滨 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