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乌镇戏剧节已经举办了5年。2013年乌镇戏剧节仅凭6部特邀剧目便赢得国内外关注;最近几年,乌镇戏剧节渐入佳境,以强大的艺术创造力成为国内外戏剧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五年一梦,今年以著名导演田沁鑫为艺术总监的第五届乌镇戏剧节梦想再续,并带来了交口称赞的开幕大戏《叶普盖尼·奥涅金》。除此之外,百部特邀剧目将在乌镇的11个剧场呈现一道道精彩的戏剧大餐,18部青赛入围作品活力飞扬;24场“小镇对话”文学界艺术界大咖同台交流,放眼国内外发展与未来;上百组古镇嘉年华作品随处可见,异彩纷呈,惊喜不断。乌镇戏剧节第一天,就迎来了中国剧协主席、著名演员濮存昕的讲座。
濮存昕:年轻人应该从走路开始学
乌镇戏剧节第一天,濮存昕在乌镇昭明书社举办了“寻道·推门”工作坊,为来自全国各地在乌镇戏剧节参加“青年竞演”单元和“小镇嘉年华”演出的青年表演者上了一堂长达3个小时的戏剧表演课。濮存昕时而凝神观看,时而侧耳倾听,更多的时候就席地而坐,和同学们一起摸爬滚打,回到了表演最初和最原始的状态。同时濮存昕也以自己从业几十年的经验为刚刚入门的学生们答疑解惑。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有近距离展示的机会,濮存昕特意将大师课提前了一个小时开始,即便这样,也因为这些热爱表演的同学们太热情,工作坊一直持续到12点半才结束。中间短暂的休息,濮存昕还贴心地问大家,“要不我们一起上台合个影?”
每年在乌镇戏剧节期间,游客都会免费看到路边、河边、桥边一些热爱戏剧的青年表演团体的演出,他们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充满着青春的朝气。濮存昕让他们展示一下表演小片段,随后给他们指导。在近距离的指导中,从简单的几句台词,到形体的训练,濮存昕都给了具体的指导。除此之外,濮存昕更是非常真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我不是专业表演院校毕业的,40岁的时候,有时感觉表演还没有上道,宋丹丹也跟我开过玩笑,当演员哪个不想出名呢?那会儿也有过很多困惑。”
濮存昕也举例为同学们示范,“表演创意上的分寸,一旦特别确定就变得太狭窄,又不能永远都在犹豫和捉摸的状态,就像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因迹承循。”在表演的片段中,很多同学都谈到表演的体系和那些有些离奇的故事,这时濮存昕告诉他们:“很多孩子们能飞,但是他们还没有走好,我们确实应该从走路开始学。一个不重视台词的表演者,不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要重视说讲究话,要和观众建立起共同创造的氛围,台上台下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不要忽视表演的基本功,字正腔圆的说话。”这短短一上午的课程,对同学们应该是非常难得的乌镇收获。
黄磊:我把生命最珍贵的时光放在乌镇
一转眼乌镇戏剧节已经举办了5年,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黄磊,每年的戏剧节期间都会在乌镇以“戏剧义工”“发起人”“主持人”“主办方”等多种身份出现。而他除了每天关于戏剧节的工作之外,打打球、看看戏,邀各路亲朋好友喝酒看戏,乐在其中。而在事无巨细的戏剧节工作中,黄磊也再次如综艺节目中表现出高智商和高情商,当有记者问“为什么很多人都更喜欢影视剧,而你要费力地做戏剧节”时,黄磊脱口而出:“这就好比每天叫个外卖就能吃饱,你为什么还要去外面约人吃个火锅一样”。而面对乌镇倒戏票的黄牛,黄磊更是得意于自己的高招:“我们在‘青年竞演’的演出取消了门票,就让现场排队进,黄牛愿意进去看我们也欢迎,结果他看了10分钟就出来了,那我马上就再放进一位等候的观众。你想倒票,你首先得有票,我干脆取消演出票,让你没法弄。”而且,今年为了更好地杜绝黄牛,所有嘉宾和媒体买的低价票上面都是实名制,需要配合证件入场,严格了乌镇戏剧节的票务管理。
“每年一到戏剧节,乌镇的所有工作人员就变成了戏剧节的剧场经理、剧场工作人员、媒体对接,全乌镇4000多员工立刻转变身份,他们井井有条地做着各项工作,目标就是让来乌镇看戏的观众满意,再有就是让来乌镇演戏的艺术家们满意。而这5年来,戏剧节变得更多元更精彩,我每天马不停蹄地在这里,也是为了交出更漂亮的答卷。”
而黄磊也追溯了他本人和乌镇15年的缘分,第一次来乌镇拍《似水年华》是在15年前,后来第一次萌生了做戏剧节的想法是在10年前和陈向红聊天时决定的,今年已经是乌镇戏剧节举办的第5年了。“这个过程中,戏剧节的剧目从少到多,乌镇戏剧节的知名度从无到有,就像一粒种子,开花发芽,这个过程乌镇戏剧节所聚集的能量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乌镇有了剧场和木心美术馆,有了浓烈的艺术氛围,使得这里和全国其他的古镇有了天壤之别。今年在乌镇有24个大戏在11个场地演出100多场,而戏剧节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看戏那么简单,它通过很多免费的讲座、工作坊、大师课和青年戏剧工作者参与的“青年竞演”单元培养了一大批戏剧人才,他们在乌镇起航,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戏剧之旅,也有人从此走上了专业的戏剧道路。还有人通过乌镇戏剧节的推荐和资助,走到了爱丁堡和阿维尼翁更广阔的舞台。所有这些,都让黄磊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黄磊谈到了乌镇戏剧技术团队的迅速成长,“这5年来,我们的戏剧观众一直在进步,年轻的创作者也一直在进步,我把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放在乌镇,每当我看到乌镇戏剧节所种下的很天真、很善意、很有趣的这些种子,我就会觉得我的年华没有虚度。”记者和璐璐/文 柴春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