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急诊科医生》:用职业精神向生命致敬
2017-11-04 17:30:27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网     

 “医者父母心”,说的是作为医生,对待患者要有像对待父母一样的仁爱之心,这是对医生的职业要求,更是一个人美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同时,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配合治疗不可或缺,医患之间互相信任、良好沟通才能构筑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当前,正在热播的医疗剧《急诊科医生》聚焦医院中最忙最累,又“人命关天”的急诊科,展现了急诊医护夜以继日全力救治病患的工作状态,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医患相处的应然样本,点滴间传递着医者仁心人间大爱。

《急诊科医生》:用职业精神向生命致敬

    剧中的病例可谓“五花八门”,时而让人揪心难过,时而让人觉得可气好笑,但在医生眼里,无论他们是谁,来到急诊科里就只有一个身份——病人。正如剧中的台词所言“医生的正义就是治病救人,对医生来讲生命最大”。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靠的是高超医术和医者仁心。《急诊科医生》中,一怀胎32周的孕妇患急性肠穿孔病危,面对家属要求保孩子的决定,主任医师何健一许诺保母子平安并说到做到,高超医术救人于危难;一名精神分裂症病人说自己的脸被换了却没人相信,主任医师江晓琪认真检查发现其脑部肿瘤,病人痛哭感谢医生的信任,医患互信避免了疾病漏查;医护人员自己掏钱在急诊科里建立基金,救助那些着急缴费治疗凑不够钱的病人,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间,医者仁心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一个手术可能影响着患者的整个人生,急诊医生每天都在做生死攸关的决定,做影响他人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决定。一车祸患者术后出现肠系膜栓塞,手术中江晓琪为患者以后生活质量着想,不同意切除有大面积坏死危险的一段小肠,后来发生坏死又做手术切除,江晓琪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取得了家属的理解。虽然小肠最后还是切除了,但医生为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着想的仁心值得称赞,只要有更好的可能,医生都要为患者去试去拼。

    世间疾病万千,病人各有心酸。医生在做治疗决定的时候,是否需要考虑病人与家属的经济能力、生活质量、生存危机?《急诊科医生》首集中,一农民工被机器压伤右手臂造成多处粉碎性骨折,主任医师何健一诊断后要求截肢,但患者要干活养家不愿截肢,留学归来的医学博士江晓琪跟何说要听取病人的意见,尊重病人自己的决定,何向病人详细说明了病情请他自己做决定。在医生眼里,生命大于一切,但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得到理想的治疗,很多时候如何治疗医生要尊重病人的意见。

《急诊科医生》:用职业精神向生命致敬

    为病者讳,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观念,对患重病的亲人我们往往选择向其隐瞒真实病情,这是无奈的选择,而《急诊科医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就癌症晚期患者的女儿是否要告诉患者实情,急诊科医生意见不一,何健一说医生要有善意的谎言,但江晓琪坚持认为患者要有知情权。最终,患者女儿告知实情,患者坦然面对。医生的看法都是从患者角度出发,都没有错,如何坦然地面对病痛、面对厄运、面对生死,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学习的命题。

    当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刻,要如何度过?《急诊科医生》中,针对临终关怀问题,江晓琪和何健一都不建议同事送病危母亲去ICU,插管、呼吸机等生命维持设备对病人已没有意义,反倒成为一种折磨,不如让病人平静离去。江晓琪说:“医生是陪患者最后一程的人,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应该给生命以尊严”。临终关怀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涉及到伦理、观念,关乎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急诊科医生》让我们从医生的视角看到了问题的另一个维度,指引着我们去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去追寻生活的真谛。

    准新郎为救陌生孩子身受重伤,没能见到未婚妻最后一面;不惜将过去的伤疤公之于众,副主任医师刘慧敏给多年未见的私生女捐献骨髓;年轻医生做手术忘取出纱布致患者二次手术,被女患者大度原谅……

    急诊科里有人生百态,有医者仁心,更有人间大爱!

责任编辑:刘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