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于音乐剧来讲,可谓是遇上了“大年”,北京晨报记者粗粗统计了一下,原版音乐剧引进共6部,外国音乐剧引进中文版制作共6部,原创音乐剧共12部,中外音乐剧在剧目数量上各占得“半壁江山”,这样的局面相当引人注目,在以往北京的演出市场上还从未出现过音乐剧如此“大规模”和“争艳”的境况。
《顶头锤》
排位第一中国原创音乐剧——《顶头锤》
堪称“教科书级”的作品
对于音乐剧最发达的上海来讲,北京今年的“繁荣”无论从剧目数量、场次和整体规模,还算不上什么,但起码今年与上海的差距是缩小了。
《魔法坏女巫》
中国原创剧体现出当下中国在音乐剧创作上的实验性和丰富性,这其中,最值得赞赏,并且在演出时给中国音乐剧界最大刺激的,竟然是由香港话剧团带来的粤语音乐剧《顶头锤》,这部讲述1936年“亚洲球王”李惠堂率领香港南华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音乐剧,全部由话剧演员演唱,全场只有一位专业歌唱演员,但只出演配角儿——奥运官员。《顶头锤》剧本的词作者岑伟宗,戏剧结构讲究,人物、故事线索清晰,传统文学底蕴深厚,接地气的香港上世纪三十年代俚语信手拈来;作曲高世章深谙百老汇音乐的精髓,中国传统音乐、广东音乐、广东戏曲音乐、百老汇音乐无缝对接,令人为之赞叹。而几乎全班的话剧演员,竟能做到与音乐完美契合,更让人对其作曲家刮目相看。无论从题材、文学、音乐、方言的运用,还是演员的巧妙使用上,都堪称是“教科书级”的作品,可惜只演三场,口碑出去之后戏已演完了。这部音乐剧创作于2008年,是专为北京奥运而做,但如果以今年北京市场上的中国原创音乐剧来排位,《顶头锤》排位第一当之无愧!
《谋杀歌谣》
最引人入胜的中文版制作——《谋杀歌谣》
戏抬人,人才能抬戏
引进中文版制作的6部音乐剧中,《想变成人的猫》在中国音乐剧演出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20年前,中戏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剧专业的毕业作品就是引进上演了这部日本四季剧团的音乐剧中文版,那一次的演出应该算是中国演出音乐剧的开端,在北京剧院连续上演超过30场,至今仍被视为“传奇”和那个年代中国音乐剧人的“集体记忆”。今年,借着这部戏在中国上演20年之际,又被重新制作复排,依然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好戏。唯一的遗憾是并没有延续20年前四季剧团复杂缜密的舞台布景道具制作,最后天鹅皇后旅店大火一幕几十块实木板墙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叠着一块跌落,乒乓作响的情景是极具视听和心理效果的,如今的软景片“飘落”,大大减弱了这一段的戏剧性。真心希望“中文版”不是“简化版”。
另一部引进中文版的制作《谋杀歌谣》,应该算是今年在北京看到的最成功、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中文版”制作,四个演员加一支现场酒吧乐队,原版的酒吧间浸没式剧场因为条件所限,被改成了观演区分开的传统剧场演出形式,但较高水平的中文版翻译与这部戏的音乐高度贴切,让四位演员有了超出他们在其他音乐剧中的高水平发挥。戏抬人,人才能抬戏。
《保镖》
北京音乐剧市场今年一大特点——杀入一批金融投资客
以投资期望回报为目标
今年的北京音乐剧市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一批金融投资客“杀”进来,其中聚橙网和七幕人生风头正劲。以今年在天桥艺术中心引进原版《魔法坏女巫》的聚橙网为例,他们已经有多年在百老汇投资新剧目的历史,总经理耿军曾经对北京晨报记者透露,他们每年会在百老汇寻找十部左右未上演的新戏投资,以百老汇10%的成功率,投资中只要有一部热演即可收回十部的全部投资,而因为投资拥有了版权,他们的原版引进巡演和未来的中文版引进,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与传统的圈内人对待舞台艺术的方式大相径庭,投资客是以投资期望回报为目标的,由此为北京的音乐剧市场带来更加活跃和激荡的局面。首先受益的肯定是观众,但是如何做大音乐剧的蛋糕,其实是当下更加紧迫的现实。这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仍然是在北京上演的音乐剧演出场次太少,绝大多数演出的演期仍然仅限于单周以内或双周,真正能够达到音乐剧产品意义上的常年驻场演出还仅仅是个传说。记者李澄/文 记者 柴春霞/摄
《变身怪医》
2017年
北京演出音乐剧目
原版引进剧目
《人鬼情未了》
《修女也疯狂》
《保镖》
《魔法坏女巫》
《金牌制作人》
《泽西男孩》
除《人鬼情未了》二度光临外
其余五部均为首次在京上演
中文版外国戏
《想变成人的猫》(日本四季剧团剧)
《洗衣服》(韩国音乐剧)
《我,堂吉诃德》(百老汇经典剧)
《变身怪医》(百老汇经典剧)
《音乐之声》(百老汇经典剧)
《谋杀歌谣》(百老汇摇滚剧)
中国原创剧目
《猫城记》
《稳稳的幸福》
《你若离开,我便浪迹天涯》
《顶头锤》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
《家·书》
《高手》
《虎门销烟》
《黑眼睛》
《狂奔的拖鞋》
《空中花园谋杀案》
《酒干倘卖无》
《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