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播剧点击量造假当警惕
近两年中国网播剧持续发力、聚集人气,成为文化领域当仁不让的“蓝海”。成绩很多,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播剧点击量注水现象普遍。
与电视台收视率造假、电影票房造假逻辑类似,网播剧点击量造假目的是通过好看的数据吸引广告商和真实用户。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年初某网剧前台点击量数字高达153亿次,但真实点击量仅有17亿次,注水近九成。针对2017年1、2月上线的20部剧集抽样调查,总体注水量高达六成。业内人士表示:点击量造假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一些看似火爆的网播剧,实际观看人次远小于播出平台公开数字。
点击量造假情况严重,为什么鲜见曝光和批评?原因在于点击量造假不是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都对造假行径“睁只眼闭只眼”。根据造假主体不同,点击量造假分“官刷”和“野刷”两种。前者是指视频网站在后台直接调整播放次数,利用“羊群效应”吸引真实用户来点播。后者是指剧组、演员、粉丝等通过购买刷量服务,人工大幅度增加点击数字。从短期来看,参与造假者都会从点击量造假中受益:演员可以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证明其明星效应,提升自身商业价值;视频网站可以提高其宣传程度,吸引真实用户前来点击;制作方以此向广告商开出更高价格,吸引投资;投资人可以借此吹大资本泡沫。某公司制作的玄幻剧取得百亿级点击量后,公司估值也随之暴涨几十亿元人民币。
从长期来看,这个看起来似乎“人人受益”的造假行为将对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一是干扰正常市场秩序,“劣币驱逐良币”。既然播出成绩可以随意修改,谁还愿意在创作上煞费苦心、提高品质?由于点击量是大多数投资方评价网播剧唯一指标,点击量造假将导致剧组急功近利,高价争抢“流量明星”制造噱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小鲜肉”畸高片酬,挤压制作成本,伤害剧集艺术品质。二是加剧文化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点击量造假和热钱涌入互相助推,导致金融杠杆过度使用,一旦行业遇冷、泡沫破裂,整个行业将背上沉重债务。三是造假行为本身违背诚实守信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的甚至涉嫌商业欺诈、违法犯罪,作为“以文化人”的文化行业,其造假行为将对行业风气乃至社会风气造成无形却恶劣的影响。
只有在风清气正公平合理的环境下,网播剧行业才能合理合法地取得经济效益、保障社会效益优先。目前,针对网播剧的监管,主要聚焦于内容、题材层面,点击量造假处在监管真空地带,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几乎没人因此受到惩罚”。事实证明,靠各大网络播放平台自律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扭转行业造假风气,亟待加强行业监管,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击虚假点击等商业欺诈行为,促进网播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8年将是网播剧持续繁荣的一年。这个新兴艺术板块正在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才、物力、资本以及观众人气,无论在艺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都被寄予厚望。作为新兴事物,网播剧艺术创作、行业规范、产业监管都处在初步成长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着眼长远同时聚焦当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完善。任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