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电视剧想成为"爆款" 要深度,还是要套路?
2018-03-14 10:09:51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年一度的电视业盛会——2018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3月13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制播年会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SMG影视剧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广电系统、500多家影视公司的千余名嘉宾出席。

  过去两年,SMG影视剧中心主任、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都以“请回答”为题对过去一年的电视剧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作出个人的总结和判断,在业界颇具影响力。今年也不例外,在王磊卿看来,收视成绩的增长、品质剧的井喷,其原动力是“深度”:主旋律剧有了社会深度,历史剧有了历史深度,现实题材剧有了人性深度,电视剧表演也有了演技深度。

  《军师联盟》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电视剧的品质虽然有了整体上的提升,但遗憾也有不少。剧名、集数越来越长、剧本孵化时长却越来越短。盲目跟风海外拍摄、悬浮动作剧泛滥、过度消费女性成长题材等电视剧“套路”也是屡见不鲜。

  通过分析去年几部大热佳作的成功模式,王磊卿呼吁电视剧从业者厘清古装剧和历史剧、现实主义剧和当下题材剧的分界。在呼唤历史正剧回归的同时,他也提出,古装剧、年代剧也应当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写实的手法还原历史氛围和历史质感。

  对于未来,王磊卿认为电视剧的成功是合家欢模式的成功,而台网共同主推的剧才能成为最具现象级的作品。电视媒体覆盖面高、引爆内容的传播优势依然还在。视频网站拥有众多版权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台网共同主推的剧才能成为最具现象级的作品。只有台网两端进一步探索台网联动合作的商业模式,实现“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制作方”的三方共同投资、共同制作,才有可能实现共同盈利。

  《那年花开月正圆》

  “爆款”剧的成功:正历史 敢想象 真现实 勤思考

  王磊卿通过分析去年几部“爆款剧”的成功因素,厘清行业规律。

  划清古装剧和历史剧分界

  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受欢迎是因为摆脱帝王后妃古装剧的窠臼,写了一个普通中国古代女性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晚清时代的历史风貌,达到了历史氛围的真实。虽然是古装传奇,但背后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包含浓烈的家国情怀。戏核是中国儒商的诚信文化。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则是踏准了正剧回归的时代主流,在扎实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又从历史文献中跳脱出来,塑造了一个《三国演义》之外,戏剧逻辑之内的全新司马懿,有人物,有情感,有思想。借此,王磊卿呼吁应该划清古装剧和历史剧的分界,强调古装剧不等于历史剧——“历史剧应当基本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重视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细节,具有再现历史的丰富质感,通常采用正剧的手法。真正优秀的历史剧,不是历史文献的CTRL+C/V,而是在创作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需要提升的是剧作的文学空间、戏剧空间、影像空间和虚构空间,而古装剧可以无真实历史背景,用想象的故事构筑一段戏剧空间,大多根据网络IP改编,爱情、个人功名是主要戏剧动力。我们呼唤历史正剧回归,我们也期待古装偶像剧去除浮躁,走上品质之路!”

  《我的前半生》

  悬浮都市剧不是现实主义电视剧

  近年,数部同类作品成功已经显示了社会话题剧的“爆款”力量,一时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社交货币”。如何在影视创作中寻找新的热点话题?王磊卿以《我的前半生》为例指出,该剧冷静地刻画复杂多变的人性,不再给人物贴标签,使得“前夫哥”这样的瑕疵人物因为有着生活质感,出人意料地一炮而红。

  “话题源于现实、源于思考。比如,生存观念的碰撞、婚姻观念的碰撞、社会阶层的流动、代际差异、审美差异、文化差异……对接90后、00后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的二次元文化,也能在碰撞中引爆话题……现实主义是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是一种创作理念,一种创作态度,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中国观众欣赏基因中的偏爱,但一些貌似发生在当下,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无关联的悬浮都市剧,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电视剧。”

  “套路”电视剧的“两长一短”

  总结2017年,王磊卿一针见血指出“两长一短”的显著问题。

  片名长

  短短一年间,我们的电视剧片名,已经从两个“词”的名词,进化成各种三个字的“者”字满天下,又进化到动宾词组的各种“来了”,再进化到加逗号的复句,可能是因为还嫌不够长,又继续进化到了带转折关系的长句子。吆喝词太长了,会不会模糊了真正的戏核?

  “我在这里呼吁,我们的电视剧把片名缩一缩,把卖点藏一藏,给自己多一点自信,给观众多一点记忆便利!”

  集数长

  为应对制作成本整体上涨,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剧情副线盖过主线,电视剧剧集像兰州拉面一样越抻越长,使得电视剧“龙头烂尾水蛇腰”。过长的剧集导致电视剧注水事件频发,损伤了电视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电视剧的可看性,导致观众失望,舆情非议。

  孵化时间短

  比起抠图演技和“五毛钱”特效,观众对剧情的粗糙、陈旧更不能忍。国内IP剧五六十集的剧本常常在5个月里速成。相较之下,一般的美剧12集剧本却需要耗时6个月左右。如此压缩时间之下,剧本早就变成了脱水的压缩饼干,只见套路,不见灵感,更难有文化底蕴。该背锅的,是对大IP粗放式经营;应该警惕的,是商业剧的急功近利。(记者杨文杰)

  幽他一默

  套路电视剧顺口溜

  谈判都去华尔街,

  恋爱都去巴黎秀;

  打枪都去唐人街,

  开炮都去索马里;

  大女主满街走,

  帝王嫔妃多如狗。

  点评:

  “套路片”只有“尬景”,没有匠心

  王磊卿分析,电视剧开始流行扎堆去国外拍摄,雷同甚至累赘的海外取景成了观众最熟悉的套路风景——尬景。电视剧领域的“工匠精神”,不在于海外拍摄之类的华丽跟风,而在于影视制作环节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美术等,每个环节的工作者都应当有创新,有匠心,落在实处。

  随着《战狼》和《红海行动》等优秀电影的爆棚,一大批电视头部资源闻声而动,大有席卷潮流之势,但套路也跟着来了。新一拨儿动作悬浮剧挟海外英雄之名而泛滥。曾经的“手撕”神剧老套路“借尸还魂”成为当代动作神剧。古装剧方面,帝王将相、后妃佳人过度泛滥,主角不是皇上就是公主,不是将军就是皇后,是将军还得是空前绝后的将军,是皇后还得是千古唯一的贵妃,尤其古装女性成长题材过度消费,这类剧“玛丽苏”,人人都爱女一号,片面夸大古代女性作用,常常不符合历史。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