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单
我们无法拒绝成长
“转眼儿子就长大!”正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片尾曲里唱的,20多年过去,当年陪伴我们一起看动画片的父母已经衰老,而我们身边或许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忽然发现:时间就是这么奇妙。哪怕过程并不容易,我们却无法拒绝成长。不过伤痛过后,我们依然可以有很多的收获。
《钢的琴》(中国 2010)
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钢铁厂职工陈桂林遇到了国有企业下岗潮。他略懂音乐,勉强操持着一支草台班子乐队四处接点零活,独生女小元是生活的唯一慰藉。小元也有着不一般的音乐梦想。
这时,已经弃他而去的妻子出现了。不仅要离婚,还想得到小元的抚养权。生活困顿的陈桂林已经很难有争夺抚养权的筹码。因为四处筹款碰壁,他给女儿许诺的钢琴迟迟无法兑现。
在陈桂林走投无路之时,他偶然翻到了一本俄罗斯文献。钢厂的弟兄们聚集在一起,这次他们要做一台货真价实的“钢”琴。影片最后,陈桂林为了女儿能有更好的生活,还是对妻子说:“女儿你带走吧”。作为父亲,他已经问心无愧。这样的爱也会伴着小元一起成长。
当父母选择认真陪伴孩子成长时,他们自己也会焕发新生。
《少年时代》(美国 2014)
这部电影重新定义了时间。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偏执地用12个夏天制作了这个关于普通人家庭的故事。从6岁到18岁,男主角从开始几年那个羞涩的孩子逐渐变成自信满满的青年。他的夏天并非一帆风顺,却在和姐姐的吵吵闹闹、爸妈的呼来唤去之间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终于,小马特也到了谈恋爱的年纪,在电影的最后,他和女朋友的几句聊天让人感慨万千。“人们都说要抓住时间。我觉得恰恰相反,是时间抓住了我们。”“是啊,时间是永恒的。它一直就是现在。”
岁月的质感融在了电影的每个篇章里。可是,从善解人意的父母到熬过了中二病的姐姐,又有谁不是在成长呢?饰演爸爸的著名文艺男青年伊桑·霍克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过后就变成了中年大叔。这看不见的“时间”才是电影真正的主角。既然无法左右它,那就让时间抓住我们不要松手吧。
《第二个妈妈》(巴西 2015)
这是一个另类亲情的故事。
中年大妈瓦尔来自巴西东北部的伯南布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来到圣保罗给大户人家当保姆,一干就是13年。这家人跟瓦尔也算相处融洽,一直被精心照顾的法比尼奥也把瓦尔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第二个妈妈”。
可是,瓦尔一直觉得对还在老家的女儿杰西卡有所亏欠。这一年,杰西卡要高考了。
女儿这一重要的人生时刻,瓦尔不想缺席。她想请假回老家陪着杰西卡备考,不料法比尼奥的爸妈却不同意。尽管和自己的“儿子”很亲,瓦尔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她和法比尼奥并不是一个阶级。
10多年的时间足以让杰西卡和瓦尔渐行渐远。为了修复母女关系和维护自己的尊严,瓦尔还是交上了自己的辞职信。
哪怕天各一方,也会血浓于水,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摔跤吧!爸爸》(印度 2016)
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没能为国家赢得冠军,遗憾退役。
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可是妻子偏偏生的都是女儿。有点大男子主义的马哈维亚虽然很不高兴,但是意识到这也许也是契机。于是,他让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从小就进行魔鬼训练,希望她们可以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吉塔和巴比塔渐渐长大,也在摔跤场上为女性赢得了足够的尊重。可是,在父亲多年的威严之下,她们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终于,她们离家进入了专业训练队伍,却发现这里的生活和人情世故比想象的复杂很多。关键时刻,马哈维亚又像一座大山保佑着女儿登上世界之巅。
父母的爱也许并不总是和颜悦色。但他们总在需要时给我们庇护的港湾。赢得世界的时候,请不要忘了他们沧桑的面庞。
《伯德小姐》(美国 2017)
高中生克里斯汀正经历叛逆期。
她看不上自己无聊的老家——加州萨克拉门托。她想快点上大学,离开自己身边的一切。她甚至不用自己的名字,非得叫自己“伯德小姐”,那是林登·约翰逊总统时期第一夫人的绰号。可是,酷酷的名字并不能改变自己糟糕的运气:找了个“男朋友”,却发现对方是个同性恋;和自己的老朋友关系也搞得很僵。
克里斯汀偏偏还有一个好焦虑的母亲。两人关系紧张,几乎在所有事情上意见相左。妈妈说:“我想让你做到最好的自己。”克里斯汀回答:“如果这现在的我就是最好的呢。”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克里斯汀离家去了纽约读书。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她却想念起老家。她在行李里还发现了妈妈偷偷放进去的信,读罢不禁思绪万千。纽约的派对上,有人问起她的名字,她开始用自己的真名。
到了远方,我们开始发现自己曾经想逃离的一切并非那样不堪。当我们开始想念爸妈的唠叨时,我们便是长大了。
夏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