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得知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被不少外媒盛赞,心中就对这部电影平添了许多期待,毕竟新千年以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除了《金陵十三钗》外没有让我觉得精彩且念念不忘的。然,在影院里静静地将之看完却感到有一点迷茫——说是兴味索然,似乎不准确,在观影途中我未曾将眼睛挪开过一瞬;说是意犹未尽,又仿佛太牵强,所有的惊喜也仅限于视觉效果的冲击。一时狐疑,在好与不好之间难以决断。
电影美吗?美。
悠扬婉转的琴音,烟雨迷蒙的幻境,轻盈飘逸的古装,淡雅简约的黑白灰色调,中国风的水墨画风格,无不体现着东方禅意和古典味道。景是画中景,人是画中人,屏风、暗影、雨花、沛伞的交汇,鲜血、打斗、功夫、生死的渲染描摹出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从美学的角度,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美到了极致,哪怕是影片中的角色生死存亡时刻的凛冽和凄惨。
演技不好吗?好。
邓超一人分饰两角,隐忍的“境州”和癫狂的子虞,一个忍辱负重一个变态狠辣,在他不同身形与脸孔之间的幻化游刃自如;郑恺饰演的沛王,明里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昏君,暗中却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君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虚实难辨中皆是帝王的阴险;胡军饰演的杨苍对敌谈道义,对子言温情,拥有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吴磊饰演的杨平言辞与举止都有少年英雄的风范……
故事不完整吗?完整。
《影》脱胎于朱苏进的《三国·荆州》,从一个八岁时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境州”入手,讲述他不甘心被当成替身傀儡,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逆袭故事。自他在都督子虞面前唯唯诺诺到朝堂之上毫不犹豫地弑主,他的成长合情合理也符合人性的变化,由他及彼,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也都释放着各自的人性与欲望,此间种种充斥着权利与谋略的算计,让这个关于替身的影子故事相对圆满。而环形的叙事结构,从哪里开始,亦从哪里结束,也使之有始有终。
没有好的角色吗?有。
尽管主角是“境州”,可是真正能让人喜欢的角色却是配角。关晓彤饰演的长公主青萍,从一开始就很有血性,这个视都督为英雄的一介女流,看不惯哥哥沛王的委屈求和,为国家不惜混入死士之中,甘为收复被敌人占据的国土境州失去性命。我始终觉得她深入敌营不只为私欲,不过是一个国家处于危亡之中,一个懂得什么是匹夫有责的可爱女子罢了。而相比沛王战队一方君臣之间的猜疑与不信任,互为仇敌和“你不仁我不义”,杨苍一方却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缺乏情感的交流吗?不缺。
境州与子虞夫人小艾的男女爱情,杨苍与杨平的父子之情,沛王与青萍的兄妹之情,尽管着墨并不多,却在杀戮与权谋之间甚为出彩。“境州”与小艾,他们的不伦感情从女方的怜悯之心开始,直至“境州”决定甘心作饵与杨苍对战前一晚灵与肉的结合,都是有迹可循的,只是从朝堂之上,“境州”归还小艾所赠的香囊才可知,他们的感情不过昙花一现,之前所以为的生死相依和同命相怜,不过是小艾的幻梦,即使很有可能小艾的献身也是子虞控制“境州”的一步,但这场棋局,没有人赢只有人输;沛王与青萍相依为命,两人之间有过宠溺,有过嫌隙,却在青萍战亡之后,沛王对妹妹的爱惜之情才迸发出来。他向天怒吼是悔恨交加,是啊,青萍怎知道她眼里懦弱无能的哥哥是一个善于筹谋的人,肯将她许给杨平做妾不过是让敌方放松警惕的计策而已,可她却白白误了性命;杨苍与杨平父子,言语之间皆是温厚的父爱如山,硬汉对儿子的柔情全在那一颦一笑之间,而在最后,也是因为杨平的死让杨苍乱了阵脚,才让他死于“境州”的手下。
少了高潮迭起的桥段吗?并没有。
“境州”孤身战杨苍,青萍与杨平的生死对弈,田战与死士们的以沛伞夺城,这都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而在境州已破,影子“境州”胜利凯旋归来后,于朝堂之上的不停反转,可谓影片的高潮“更上一层楼”,在此情境中,除了小艾退居一旁的惊愕,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即使明知子虞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沛王除去,却也意外子虞出现在大殿之上以后的走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厮杀,谁会笑到最后成了未知数。当所有的点都爆发在“境州”身上,当他弑主杀君还香囊,一切仿佛才尘埃落定。这既有预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的变故所营造的结局,一个个接连而来的反转皆有趣味,也让整个故事多了些扑朔迷离之感。
一时唯美,一时血腥。一时阴柔,一时阳刚。一时沉稳,一时疯狂。一时内敛,一时张扬。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影子”故事,在黑与白、阴与阳、真与假、善与恶之间静水流深地呈现出来。
可是,即使影片有如此之多的优点,我仍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未能入戏。思来想去,也不过是这几个缘由吧——
留白是功,也是过。
故事是个完整的故事,大量的留白给足了人们予以想象的空间。总有人好奇,小艾在门缝里到底看到了什么?是“境州”杀了田战,自立为王?是田战杀了“境州”,曾经有过欢好的男人也终离自己而去?是沛王也有个一模一样的影子他才是最后的赢家?这些疑问都没有人解答,只能依赖观者自己的想象去自行脑补结局。有人说,这留白是点睛之笔,我不否认,开放式结局的确给了这个故事太多可能,但同时,留白太多也有弊端,当一个故事的枝枝蔓蔓都不丰满,有太多的缝隙需要观者自己想象去填满时,也容易让人有些不知所谓——除了结局,人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田战如何收服那些死士为其所用的?青萍如何得知田战与死士们的行踪的?沛王又如何察觉鲁严的叛变?
宏大背景,小格局。
从《英雄》开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再到《长城》乃至《影》,张艺谋对武侠就有一份自己的执念,可在每个故事里,你都会发现,画面与镜头是唯美的,古装的外壳下包裹的莎士比亚悲剧色彩的内核是厚重的,但影片的主题却是渺小而轻薄的。就如这次致敬黑泽明的《影》,架空历史的原创故事,穿插着一个个局中局和计中计,可再多悬疑和反转,为之服务的对象也仅仅只是“境州”这个个体。当整个故事的主线变成阴谋诡计和操纵棋子,当每个角色都变成了棋子,最终以一个人的兴衰荣辱和蛰伏逆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权谋的重要和反抗精神的意义所在?想要更深层的答案,怕是没有了。
无代入感,难共鸣。
很久之前,听说过一句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中人的悲欢离合和生死命运,可以使看戏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或为其哀鸣,或怒其不争,或心生悲悯……能让戏外的人入戏,那是一部电影的本事,也因此,人们会为《我不是药神》里无钱治病的病友们而悲伤,为《摔跤吧,爸爸》里的女孩儿的成功而欣喜。然而《影》给人的感觉自始至终都置身事外,无论于从小被压迫的“境州”还是拥有智慧却成丈夫附庸的小艾,都不曾让人有过疼痛的感觉,一个个灵魂逐一死去时的“畅快”也不曾让人有一丝悲伤。道义、忠诚,在影片里难以找寻,“境州”的命运也从不曾让人觉得悲苦,当一切本是为自由升华成一切不过为权利,当“境州”变成第二个子虞,当人生没有了信仰可言,一切都将归于虚无。“境州”的命运从身不由己到挣扎、不屈、反抗和自己主宰命运让人很难感同身受。说白了,就是难以让人有代入感,更不可能有所共鸣。或许是当下的人们距离权谋杀戮太远,而剧中的角色又未能以人性打动人心罢了。
有形亦有魂,或许才是一部好电影应该所达之境界,让人不停地想去回味和思考也是一部好电影应有的质感,恐怕张艺谋所塑造的这个诗意的武侠江湖,还未能做到这一点。以为在这个故事中能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岂知通篇都是君臣之间的尔虞我诈和“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以为能在平庸的桥段中汲取一丝光亮和感动,却无法为人和人之间的背叛与算计所动容;以为丑恶的场景中总有人性的光芒在闪烁,却只看到了人性的泯灭与贪婪。
首尾交叠,影片在小艾从门缝中向外看时的惊恐中开始,也在此情景结束。当这个环形故事回归最初,她看到了什么似乎也并不重要了,结局到底是什么也不那么重要了。
就在最近,豆瓣网评分7.2的《影》,获得了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12项提名大有横扫之势,可这到底是不是一部形神俱佳的好电影,终究是见仁见智。(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