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中国电影走向全球应找准平衡点
2018-10-30 08:25:22    作者:于帆      来源:中国文化网     

     “世界电影人文对话:电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高端对话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期间顺利举办。本次对话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国日报社、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办,印度导演、制片人阿米尔·汗,香港导演、影视制作人唐季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等电影界人士受邀参加,共同探讨了电影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并就全球化趋势下如何拍摄制作国际化电影给出了一些建议。

  电影是文化传播、情感表达的国际语汇

  “世界电影人文对话”主题论坛是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首次增设的电影主题分论坛。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表示,这正是由于电影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在严昭柱看来,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这门艺术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他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中国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新机遇,令中国电影产业如虎添翼。“中外影人要平等相待、相互协作、同舟共济面向未来,这是电影承担的历史使命。”

  国际创意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电影国际化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电影频道制作中心主任曹寅提出,电影是开展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载体,中国的电影创作要跟人类的命运相对应,与人类的文明相关联,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根基来支撑。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的个神啊》,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阿米尔·汗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印度电影带向全世界,尤其是2017年在中国上映的《摔跤吧!爸爸》,收获了近13亿元票房与好口碑,充分展示了印度电影的魅力,这也是民族电影成功迈向世界的典型例子。承载着印度文化的印度电影是如何传播到全世界的?阿米尔·汗表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为人类有共通的情感,这种共通的情感能够打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用电影作为人类共通情感的载体,是文化输送与传播的一个绝佳手段。

  一直致力于将包括中国功夫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全球传播的唐季礼认为,要想更好地传播本民族文化特色,就需要兼顾中西方共有的表达方式,但在此基础上,各国电影人还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品牌。

  中国电影应平衡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

  在民族电影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如何找准艺术价值与市场票房之间、民族情感与国际认知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不少电影后发国家的共同难题。阿米尔·汗认为,印度电影之所以被全世界关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印度电影触及了世界性的话题,触碰到观众的“痛点”。这也是为何《摔跤吧!爸爸》中体现的教育、体育等文化虽和北美有很大差异,但它仍然能在2016年北美外语片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的原因。

  尹鸿认为,平衡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对中国电影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发展是基础和核心,国际合作是方向,首先要确保自身电影文化内容创作的繁荣,继而寻求国际合作。”尹鸿说,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确保自身电影文化内容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要表达出本民族和本国度的情感和命运。

  严昭柱希望在国际性的电影市场上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文化合作机制,让各国之间平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汉斯·道维勒同样期待在电影这方文化土壤之上,能够早日打破区域藩篱走向共融,从而形成电影共同体。

  合拍片为世界电影文化交流提供可能

  全球性合作是当下和未来世界电影市场持续繁荣无法回避的一大趋势。严昭柱建议,可建立国际合作服务类平台性机构,创造中外电影人共建共享的平台。

  汉斯·道维勒提出,合拍片已成为世界电影文化交流的良好途径。随着信息交流的高效畅通,合拍片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合拍片除了能集合各国优势资源,还极大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斯·道维勒强调,合拍一定要遵循平等、共赢、对等的姿态。“各国共同合作的方式至关重要,除了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还需要不同领域的融合。”

  阿米尔·汗认为,电影需保持本民族特色,但本土化可以和国际化进行互动。目前,不少国家的电影与商业过度结合、缺乏创新,国际化的交流有助于推动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均衡发展。

  唐季礼表示,尽管他的电影作品有很多涉及了中国功夫,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功夫之外还有很多精彩元素,所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都值得向世界传播,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电影需保持多元化发展,合作共赢的同时保持求同存异。唐季礼坦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崛起,很多年轻电影人在创作中出现了浮躁心理,但内容为王依旧是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准则。(于 帆)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