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优秀的电影续作,应拥有这些特质
2019-06-28 08:52:19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玩具总动员4》快速破亿的票房、居高不下的口碑,让人们再度看到了电影续作的魅力。当前,续作电影已经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主流——2018年全球票房排行榜前二十的电影就有一半是续作,2017年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中续作数量高达七部。

  《玩具总动员4》电影海报

  续作电影是当前影视行业屡试不爽的生产模式,也是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不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来看,拍摄续作电影都是种健康的状况和体系,片方可以减少宣传费用、减少团队配合的时间成本、降低电影的投资风险,又能借助前作的票房与口碑所建立的粉丝经济,进而形成更具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效应。

  当然,要把续作电影拍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有急功近利狗尾续貂。今天,青年君就来和大家一同探讨,怎样才能拍出一部优秀的电影续作。

  原作电影“可以”拍摄续作

  这里的“可以”并不是指技术层面,而是原作电影确实值得拍摄续作,至少存在出续作的可能性。这是片方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不能仅仅因为看到了前作的成功就想着拍摄续作。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经济利益、不顾艺术规律“强续”“尬续”,后果往往是非但票房不达预期,整个系列的口碑也有可能受损。

  把握好原作与续作的同与异

  续作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粉丝经济的产物,其最主要的目标人群是被前作所吸引聚集的影迷,这也决定了续作的主题、风格、人物等要素都应与前作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与观众产生最大共鸣,契合原来所吸引的观众的口味。

  当然,“求同”并不代表创作者就可以偷懒,在这些元素保持一致的同时,还要对它们充分吸收并有所延展,展现出一个与原作完美结合但又有自己风格的故事世界。续作电影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前作、照搬已有模式,那么多半会事与愿违。

  因此,续集电影必须有所突破,让观众感到“熟悉”的同时又有些“陌生”,打破原有的审美期待藩篱,在“陌生”与“熟悉”两种感觉交织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意想不到的观影体验。

  ——内容上和主题上都应有所扩展

  虽然原作确实是心头好,但如果续作只是换汤不换药,那观众为什么不干脆把原作再看一遍?这样的问题尤其多发于动作电影的续作中,肉搏、枪战、飞车、爆破等等过度模式化的动作场面让观影过程味如嚼蜡。比如《变形金刚》系列——每部电影套路高度相似,前半是乏善可陈的文戏、后半是简单粗暴的武戏,同样的模式拍到了第五部,口碑和票房自然一落千丈。

  《玩具总动员4》的故事发生地之一——游乐园

  正面的例子有文章开头提到的《玩具总动员》,四部的视野逐渐放宽,从主人公家里、玩具城、托儿所一直到游乐园嘉年华,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状况,就能讲述更多不同的故事;

  《驯龙高手3》中,伯克岛居民与龙告别

  好莱坞另一个动画系列《驯龙高手》在主题深化方面做得可圈可点,从第一部的“与龙对抗”,到第二部的“与龙并肩”,最后一部“为龙而战”并最终将所有的龙放归自然,随着伯克岛上居民观念的不断转变,影迷也能感受到影片主创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更加深入的理解。

  ——人物的刻画应该更加深入

  既然内容和主题有了更新,那么人物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也必然要有所成长,主创也应该赋予角色更多的特质,毕竟,角色的喜怒哀乐能让观众共情,他们在影片中走过的旅程也是观众想看的。

  胡迪最后选择与牧羊女一起留在游乐园

  《玩具总动员4》中的胡迪,明知主人已不再需要自己,还愿意用他的发音盒,去换取主人珍视的叉叉,并在最后做出决定,在更广阔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价值;

  《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布鲁斯没能救下瑞秋

  在诺兰执导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中,《蝙蝠侠:黑暗骑士》(系列第二部)里布鲁斯·韦恩做了一次“错误的决定”,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并最终选择成为“黑暗骑士”。

  ——主要元素一脉相承

  观众之所以偏爱续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信任感”——可以是来自原作的场景、情节、主题、人物等等。将它们延续下来,续作才会吸引观众再次走进电影院。

  《博物馆奇妙夜3》剧照

  作为《博物馆奇妙夜》最亮眼的创意,众多历史人物和动物在晚上“复活”是让电影成功的关键。在后两部续作中,这一模式得到了很好地延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都能跟随着拉里·达利一同展开奇妙探险。

  反面教材则是上世纪末的《生死时速》,续作直接更换了在原作中大放异彩的男一号基努·里维斯,这也成为了续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还原”或“致敬”前作的小细节

  细微之处见真章。既然刚才说到续作中还是要有与原作一致的地方,而通过一些细节的设置,往往能让观众联系到原作从而激起观众情怀,记起那份在看原作时收获的感动。

  《驯龙高手》剧照

  比如《驯龙高手》系列动画里,贯穿着小嗝嗝对没牙仔的“摸头杀”;

  《银翼杀手2049》剧照

  比如《银翼杀手2049》里,K行走在沙漠里的画面正是原作《银翼杀手》开头复制人接受VK测试时的场景;

  比如《玩具总动员4》里,胡迪告诉叉叉:“你是玩具!”不禁让人联想起第一部中,他对巴斯光年说过的类似的话。

  可以看到,异与同、变与不变、延续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关乎一部续作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况且,市场在进步,时代在变化,观众的审美与观影口味也会随之改变。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和标准、准确把握市场方向,才能够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有一席之地。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已经发现,上文所举的例子——无论正面或是反面——都是外国的电影。其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与好莱坞各种续作电影大行其道的情形不同,国产的续作电影还没有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综合口碑和票房,目前看来只有诸如《绣春刀II:修罗战场》《战狼2》和《唐人街探案2》等少数电影可以称之为优秀的续作。

  那么,国内续作电影的运作还不太成熟的原因在哪?

  好莱坞电影市场发展已久,已经沉淀下来许多可供开发拓展的IP,比如世纪初的“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延续的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星球大战”的IP;2015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则是1993年《侏罗纪公园》的续作。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高速成长期,新想法、新题材层出不穷,各大影视公司也都处在开疆拓土的阶段——手头上的资源还在积累、也不够成熟,可以拍摄的续作数量自然也就更少;

  国内缺少拍摄续作的“熟练工种”。一个电影IP在发展成熟期间,总要有那么一两位关键人物为其掌舵,比如“异形”系列电影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玩具总动员”系列的导演李·安魁克。而续集在内地则还未形成传统,很多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导演并不善于拍摄续集,年轻一辈的导演在技法上也还需要磨练,市场敏锐度也较差,把控一个IP的成长成熟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IP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市场的日臻成熟,相信中国电影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续作潮”。对国产电影续作而言,除了找到找到变与不变、延续与创新的平衡点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要继续保有工匠精神,精心打造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电影IP,如此才能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