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守护非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01-03 08:39:57    作者:张玉玲      来源:光明日报     

      气势磅礴的《格萨(斯)尔》说唱、载歌载舞的木卡姆艺术、精彩的北京评书……我国多彩的非遗文化熠熠生辉。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展示了中国非遗的最新实践——

守护非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玲

  六把马头琴开场齐奏《万马奔腾》把全场观众带入辽阔的草原。日前,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表演团队的非遗展演拉开了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的序幕,也预示着中国非遗事业万马奔腾、昂首奋进。

  10位年度人物一一揭晓,20位提名人物集体亮相,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压轴发布,由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正逐渐成为非遗人的年度盛事。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表示,传承和传播“双轮驱动”,共同推动非遗保护发展铿锵向前:传承锤炼的是“内力”,传播则激活了“外力”;传承是固本培元,传播则是枝繁叶茂,让非遗事业既涌动着内在的生命力,又外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非遗是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站在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的舞台上,身着天蓝色蒙古盛装的85岁格萨(斯)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格外精神。老人特意拿出跟随他70年的四胡即兴表演了一段《格萨(斯)尔》说唱。琴声轻缓低沉悠远,可他一开口,洪亮的声音喷薄而出,气势磅礴,穿越时空,仿佛还原了格萨尔的精气神。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身份认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致辞中表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守护非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培计划工作团队展示非遗文创产品

  这次当选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的藏族唐卡(勉萨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布斯达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依力哈木·热依木都有自己的传承故事,都代表了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保护的最新成果。

  从小喜欢绘画的罗布斯达不断学习唐卡艺术,最有收获的是曾“面壁”十年,在布达拉宫修复壁画,工作时的光线很昏暗,但他内心却被唐卡艺术照亮。一幅三平尺的唐卡上有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一笔一画修复传统壁画,一点一滴地吸收文化营养。如今除了自己创作唐卡,他培养了300多个徒弟,还在西藏大学带研究生深入研究唐卡艺术。

  打着手鼓唱着歌,从台上融入台下,会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将观众带入多彩曼妙的新疆风情。依力哈木·热依木说,木卡姆艺术像空气一样,离不开平常的生活,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后,我国就签署了保护传承的承诺书,“每次我看到承诺书,都感觉自己有责任对传承人进行培训,让木卡姆艺术装点美好生活”。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彩的文化大花园。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身着苗族节日盛装,头戴银冠、脚踩绣花鞋,步履间银饰叮当作响,这套服装是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的嫁妆,更是苗族文化的现场呈现。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当选了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代表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果。她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蓝色小布包,包虽小,却内容丰富:板蓝根染出的蓝色土布,用了苗绣的织锦绣,再加上现代设计,小巧、轻便、实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用’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和发展。”石丽平的公司已推动上千苗族妇女用一双双巧手脱贫致富。

守护非遗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非遗助力脱贫致富,需要传承人的觉悟和实践,也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开展“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三年来,第一次有团队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培计划工作团队获得了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他们代表的是全国参加非遗研培计划的百余所专业院校,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赋能更多人脱贫致富,更有能力和自信去传承非遗。

  一组数据记录了2019年非遗扶贫的亮丽成绩:全国39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0个省级贫困县已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310个,涉及非遗项目2206个,开展技能培训5600多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92万人参与就业,其中22.02万人实现脱贫。

  传承激活非遗保护的内生动力

  许多人是听刘兰芳的评书长大的。站在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的舞台上,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动情地说:“我得过劳模、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可还是第一次因为非遗得奖,很激动。”

  “表彰会上笑声扬,中国非遗创辉煌,说段评书来点赞。”刘兰芳现场表演了一段说书,说的是岳飞,却加上了2019年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刚得共和国勋章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时下的新闻热点。大家都想知道刘兰芳是怎样做到娓娓道来、出口成章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口头文学传承,评书的功夫要靠背,诗词歌赋要背,历史人物和年代要背,没有这个功夫可不行,永远不瓷实。”她如是说。

  在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和刘兰芳一样,传承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硬功夫,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脉:

  家族年画的20代传人、凤翔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为了把传统年画继承下去、恢复起来,这几十年来不敢懈怠,共刻了400多套3000多块版。正是为传承年画下足了苦功夫,现在邰立平才能去联合国自信地展示木版年画,讲述中国人600多年的年画故事。

  京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朱世慧表示:“中国京剧200多年历史,通过前辈传承到今天。我们是传承者,我已从事京剧60年,我将下功夫把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一代代传下去。”   

  (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3日 09版)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