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山地立体生态农业促山地财富“倍增”。 杨云 摄
中新网贵州贞丰9月18日电 题:连环乡脱贫“连环计”:山地立体种植促增财
作者 杨云
“梯坎地,巴掌田,靠什么脱贫?”这是两年前连环乡贫困户询问扶贫干部最多的问题。
连环乡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贞丰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区腹地。全乡总人口4483户22039人,有精准脱贫户870户3253人。
石漠化,是水土流失的极端形态,有“土地癌症”之称。此类区域的民众,数百年来种粮食,常年是“种一坡收一箩”。
“调整种植结构?万一搞黄了,连苞谷也没得吃!”“山多地少,害怕要连本都赔光。”两年前,不只贫困户,连已经脱贫的村民也同样疑惑。
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山地立体生态农业促山地财富“倍增”。 杨云摄
穷则思变。
为坚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信心,两年前,连环乡在推动“山地立体生态农业”前先号召各村组中共党员干部试种。
“山改坡,坡改梯,旱地改田地。根据光照、土质,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分层种植。”连环乡农业站驻村干部、屯上村主任田维东与村支书贺顺全商量,“选择一两片山试种一下。”
试种效果很明显。贺顺全自己的土地此后大部分按照“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方式种植。
“一算收入账,二算生态账,确实比单一种植强。”“同样一片山地,分层细化利用,产出效益就倍增。”连环乡屯上村村民们说,产业结构更合理,现在大家感觉日子有了奔头。
在连环乡纳闇村,驻村干部杜湘平说:“以前全村以种苞谷为主,调整种植结构后,山顶种养护林,防风固土;山腰套种经果林,稳定收入;山脚种砂仁、生姜拓展财源;在家养牛养猪,实现收入倍增。”
时下,砂仁已进入采收季节。“光砂仁收入就有8000多元,不算其他的收入,我脱贫了。”说到搞“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的“好处”,巧岩村贫困户潘发林深有体会,“再过几天,树上的板栗也会成熟,这又是一笔钱咧。”
近年来,连环乡通过与贫困户“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成立合作社10个,带动群众种植生姜、板栗、砂仁、李子等,壮大了各村的产业规模,发展“山地立体生态农业”,促进村民脱贫、生态变优。
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山地立体生态农业促山地财富“倍增”。 杨云摄
人勤,山绿人富。巧干,收入倍增。截至目前,连环乡种植生姜1万余亩,年产值0.66亿元;砂仁3.5万亩,年产值1.35亿元;板栗1.2万亩,年产值0.29亿元;李子1.7万亩,年产值1.27亿元。
为确保2018年全乡精准脱贫户全部如期脱贫,连环乡按照“山上有林子、村里有产业、家家搞绿化,户户能增收、处处是花园”的规划,依靠“人均两亩砂仁一亩李子半亩生姜”的产业布局,实施砂仁、李子、板栗、生姜、枇杷、生猪肉牛养殖等脱贫项目,推动贫困户脱贫。
记者走访了解,仅2016年,该乡实现104户446人脱贫,今年,预计脱贫人数191户864人。下一步,连环乡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发展扩大“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种植。
今年,屯上村与大田村将借贵州扶贫“秋季攻势”脱贫出列。明年,坡棉村与纳闇村两个深度贫困村也将奋力脱贫出列。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贵州还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