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丛芳瑶)10月21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四场记者招待会。本场记者会邀请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回答记者提问。
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进展如何?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有什么大动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对港澳地区发展有哪些具体意义?三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记者会现场。(光明网记者 孙佳涵/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三大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记者会上,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展问题,何立峰回应,几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了很大进展: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瓶颈路”;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向天津、河北两地转移了一批优质的企业项目;生态环保方面,环北京周围绿化大大加强,打响“蓝天保卫战”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
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部分基本建成
在回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的问题时,何立峰表示,通州的总体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对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主要围绕行政事业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建设来进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主要部分已经基本建成。计划在今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和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这将是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是“9+2大于11”
除了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外,本次记者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也受到关注。在被问到该战略对港澳地区发展的具体意义时,何立峰回答,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九个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共56000平方公里,这背后隐喻的是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物质基础、发达的交通网络、密切的国内外经济交往,所以发展前景是可期的,这不是简单的“9+2=11”,应该说是“9+2大于11”。只要大家有明确的方向,一定能够把大湾区建设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