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防汛关键期 紧盯要害处(深阅读·防汛救灾 全力以赴)
2020-07-03 07:36:12    作者:刘新吾 王永战 程焕      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一些地区汛情严峻,近期即将进入台风多发季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本版“深阅读”栏目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防灾救灾工作。

  ——编 者

  我国已进入防汛关键期。记者日前在重庆、四川、贵州等防汛一线采访,多地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紧盯山洪地质灾害,做好水库等重要部位巡查防守,在“要害处”发力,严阵以待、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灾。

  水库巡查——

  专人专班,守护坝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在多地水库,专人、专班紧盯汛限水位,强化巡查防守。

  拿着巡查记录本,沿着5米多宽的继光水库大坝仔细查看,6月29日一大早,四川中江县水库巡查员郑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主要是查看大坝脚部和坝面上有无裂缝或者管涌,再看看水位高低。”目光扫过坝体上下的每一处,郑军才继续往前走。260多米长的大坝,他每次都要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走完。随后,郑军又把目光投向远处的溢洪道和放水道,确保没有杂物堵塞,“这样到要泄洪的时候,水才能顺利涌出。”

  继光水库已经建成40多年,正常库容能达到近8000万立方米,是一座中型水库。郑军每次巡查完,第一时间就做好巡查记录。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既有对雨情、水情的总结,也有每次巡查后的心得。

  郑军说:“重点是监测水库这边的雨情和水情,做好记录和上报。”干水库巡查工作第二年,他已经有了不少心得,“水库巡查,我是责任人,每到汛期就要24小时保持在岗。”郑军说,在汛期前,水库已经提前放水用于人畜饮用和灌溉,水位降到了正常水位以下六七米,充分保证了汛期的蓄洪能力。

  “汛前,我们对辖区每个水库都做了应急预案,由主管部门审核通过,还进行了应急演练。”中江县水文局局长许士顺介绍,通过安全排险教育和发放逃生路线图等,中下游群众明白了当发生突发险情的时候,要采取哪些措施。

  6月27日,中江降下中到大雨,郑军一直没怎么休息,和观测人员、操作员一起盯紧了水库水位变化,“未来可能还会有大到暴雨,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水文情报——

  抢赢4小时,转移10万人

  天色逐渐放晴,水声慢慢小了,尹章文站在綦河河畔,看到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之下,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睡会儿了。

  这里是重庆市綦江区东溪水文站。綦河源于贵州高原,向北汇入长江,东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城区上游约40公里,提供一手汛情“情报”,可谓守卫城区的“前哨”。作为站长,尹章文被称为与洪水赛跑的“哨兵”。

  6月中旬以来,西南地区暴雨明显增多。尹章文紧绷神经,和同事轮流值班,24小时监测水位。

  6月22日凌晨,四处无人,雨一直下,水文站灯火通明。监测系统显示,上游降雨量较大。每隔两小时,尹章文就冒雨出门,前往河边观察水位。

  早上,东方渐白,尹章文发现水位正逼近警戒水位,他决定加密监测,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半小时里,20分钟用来测流取沙、观测比降和水位,另外10分钟用来联系,向市水文监测总站和綦江区防汛办提供最新数据。

  正当尹章文前去测水位时,测量水位副缆被洪水冲垮,只能用浮标进行监测。大雨瓢泼,尹章文早已全身湿透,雨水和汗水交织。

  11点38分,尹章文发现水位停止上涨,综合有关监测信息,他及时准确报出洪峰时间和水位。11点50分,市水文总站发布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洪水红色预警。

  果然,当天下午4点左右,洪峰过境綦江城区,最高水位较日常水位高11米,超过保证水位5.1米,这也是綦江流域重庆段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由于水文站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市水文总站精准预警预报,在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中,綦江区赢得宝贵的4个小时,齐心协力组织10万余人紧急转移,无一人伤亡。

  从值班室到观测处仅10多米距离,可尹章文的微信运动记录显示,他当天走了2万多步。

  险坡预警——

  尽职尽责,群测群防

  连续暴雨极易引发山体塌方、滑坡,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基层干部群众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准确预警、及时撤离,有效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6月21日夜间至22日白天,最大累计雨量120—160毫米。”6月20日下午,何福华正在镇里开会,手机上弹出的一条气象预报让他有些不安,他随即将信息转发到了镇里和村里的工作群,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提醒遇到险情务必及时报告。何福华是贵州遵义市应急管理局的一名科长,也是桐梓县羊磴镇白果村第一书记,他很清楚这样的雨量可能意味着灾害。

  白果村背山临河,陡峭群山将其紧紧环抱,每到雨季时常出现滑坡、落石险情。回到村里,何福华立马组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开会,确定每人负责一个村民组。“告诉老百姓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6月21日深夜,暴雨到来,何福华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提醒。

  6月21日早上6点,暴雨没有减弱迹象,何福华跑到河边观察水势,“眼看着水位线不断提升,一个小时内就涨了两米。”感到形势不妙,何福华向遵义市应急管理局通报情况,得到紧急撤离沿河群众的通知后,他立马通知镇里和村里火速采取行动。

  “人行吊桥已经被冲毁了,水位再涨半米就要没过公路桥,桥洞要是被洪水封住,村子就会遭殃。”何福华守在河边不敢懈怠,一边向市应急管理局通报即时水势,一边拉响手动警报器,一遍遍催促村民撤离。在前后方紧密配合下,村里43户处在危险地段的128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1个多小时后,村里多次出现山体滑坡,6户村民的房子被直接冲毁,37座房子不同程度受灾。“好在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再慢点后果就不堪设想。”雨势减小,何福华终于缓了口气。本报记者 刘新吾 王永战 程 焕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