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欧盟在阵痛中庆祝60周年 与欧盟大使聊反欧盟势力
2017-03-26 06:47:10    作者:张梦圆 杨睿      来源:搜狐新闻     

       文|张梦圆 杨睿

  欧盟在苦涩、割裂和阵痛中迎来一甲子——标志欧洲一体化重要文件《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欧盟在欧洲多国及美国、中国、日本等地高调举行纪念活动,试图向世界再次强调“团结精神”。

  但伦敦刚刚发生的独狼恐袭,挠动柏林和巴黎的大选局势,也牵动布鲁塞尔。英国首相缺席3月25日欧盟在罗马举行的庆生活动,专注4天后(29日)启动的脱欧程序,与另27个欧盟成员国将展开长达2年的马拉松式谈判。

  悬而未决的难民危机、与伊斯兰文明的摩擦、内部参差的经济发展状况、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及反欧盟反移民情绪,加深欧洲深陷危机的忧虑。

(英国议会大厦前发生恐袭后,执勤的警察)

  但每次面对世界背景施加的压力,这个超国家联盟会反省团结的新维度。

  正如60年前的1957年3月25日,美苏冷战正酣,“不大也不强”的6个欧洲国家寻求一条经济联合的出路。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标志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的诞生。

  在此之前,这六国在谈判桌上经历了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他们在1951年通过巴黎矿业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但在1954年,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谈判难产,组建欧洲军队以应对冷战的愿景破碎。

  碍于国家主权考虑而导致的政冷经热,《罗马条约》的谈判者们愈发谨慎,没有在序言里谈到哪怕一丁点儿激昂的政治目标。条约延伸到每个国家经济生活的整体,而不仅仅关于某个特定行业,工业和农业被摆在首位。

  欧盟在一套契约的理性制约下成形,对法律“德国式”遵守。但任何条约都不能预测历史,也不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欧盟应对时代挑战时,又具有“法国式”的行动。

  60年后,“安全”这一议题又被重新提上谈判桌,各成员国再度谋求防务合作。“是的,欧盟当下处在困境中,”欧盟驻华大使史伟(Hans Schweisgut)在北京举办的纪念活动上说,“欧盟将加强硬实力建设,加强内部的防务维度的合作。”

  搜狐公众号“知世”专访史伟大使,谈及欧盟面临的挑战及中欧合作。他说自己仍对欧盟未来拥有信心,但会是“80分的信心”,因为欧盟正在“补一堂从未修过的课”。今年是欧洲大选年,史伟认为会是右翼政党阴云散去的一年,法国国民阵线的勒庞不会赢。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

  谈欧洲未来:我打80分的信心

  知世:您怎样理解《罗马条约》签署的时代背景和内涵?60年过去,条约中哪些内容没有改变,仍在影响当下的欧盟?

  史伟:我认为《罗马条约》是战后欧洲秩序的基石。二战结束后,在德法和解的前提下,我们签订了这个条约。它仍在向世界传递一个坚定有力的信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争冲突之后,我们决定解决欧洲的分裂局面。回到今天,我们有些低估了当年欧共体所取得的成功,而太过于关注欧盟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我认为没有改变的是欧洲各国的公民仍然在培养自己对于欧盟认同感,仍然在努力保持内部协调一致,仍然在打造互惠互利的共同市场,仍然在创造政治认同和外交政策,我认为这些与初衷是一致的。

  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每一次的交流融合都会比之前更加进步。而在年轻一代眼中,他们认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我儿子会觉得不需要护照就可以周游欧洲。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当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去思考该为未来准备些什么。

  知世:您对欧盟未来发展有信心吗?若给这个信心程度从1到100打分,您会打多少分?

  史伟:我仍然认为,对于欧洲各国人来说没有什么会比欧盟更具有认同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去维持这种认同感,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到底该采取何种更奏效的方式。如果你让我给对欧盟未来的信心打个分,我会至少打80分。

  知世:那另外20分扣在哪里了呢?

  史伟:如果我打100分,这是不理智的、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确面对挑战,也遇到了危险。我们正在补一门此前从未选修过的课。我们不可能完全排除意外情况的发生,但我依然有信心。

(法国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

  谈欧洲右翼崛起:法国的勒庞不会赢

  知世:去年年底,您的家乡奥地利差一点选出欧洲首位极右翼总统诺伯特·霍费尔。从一个奥地利人的角度,您认为为何欧洲民众近年来会如此愤怒?

  史伟:有很多理由导致霍费尔差点赢了那场大选。像其他国家一样,奥地利也存在大众与精英的鸿沟,选民们的选择是为了对抗所谓的“建制派”。第二个原因,霍费尔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现代的、自由主义的、国家主义者。所以如果你去问选民们是否会支持一个极右翼的政党,他们一定会说不。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有许多复杂的面貌,很难去定义。

  但这场大选的最终结果是霍费尔输了,我不认为奥地利产生了那种社会的分裂。没有人否认选举结果,没有产生社会风险,也没有人上街抗议。我认为这场大选最终证明了民主的成熟。

  知世:您认为在接下来的法国、德国大选中,是否会出现右翼民粹政党掌权的情况?

  史伟:不,我并不认为。右翼政党在奥地利大选中失败,前段时间荷兰大选,也产生了非常清晰的结果。这在某种程度上有风向标作用,法国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勒庞不会胜出,德国的舒尔茨将会重返德国政坛,曾担任欧洲议会议长的他将成为默克尔的有力竞争对手。我认为2017年会让看似崛起的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暴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

  知世:但右翼政党关于退出欧盟的主张在各自国家均得到某种程度的民意支持,欧盟本身是否在对这种浪潮做出反思和调整?

  史伟:成员国的政客是否要对各自选民们的失望情绪做出回应,我的答案是,是的。欧盟需不需要进行内部的改革,我认为,是的需要。

  人们想要安全和保护。他们感觉到了经济放缓和金融危机,这导致失业率提高;他们感受到了移民或难民的威胁,认为这些外来人士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他们感到恐怖主义正在削弱国家的安全程度;他们感到自己的工资在削减……所以欧盟需要去保护欧洲。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聚焦点在于要去保护人民安全,加强警方与国家安全部门的合作以及增加就业机会。

(参加欧盟60周年活动的欧洲外交使节)

  谈中欧合作:“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知世:您如何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坊间有人给这个项目贴上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标签,您怎么看?

  史伟:我认为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我并不认为在欧洲会有人会将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我理解的马歇尔计划是主要基于美国的支持而重建欧洲的一项计划,是美国政府的馈赠。欧洲各国受益于此,得以重建自己的工业等等。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带一路”的逻辑,中国没有“馈赠”任何东西。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也可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我认为“一带一路”所关注的,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可以刺激贸易往来、经济交换,让各方受益。我认为“一带一路”想要获取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照顾到当地条件,让所有的国家都能够构想出自己的发展蓝图。

  知世:由中方承建的被称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赛匈铁路受挫,欧盟官员表示,调查将评估这个28.9亿美元铁路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及它是否违反了欧盟有关大型交通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法律。该铁路项目若受挫可能会削弱“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动力,对此您怎么看?

  史伟:每一项在欧洲进行的项目都需遵守欧洲法律,基建项目需要公开招标,在欧洲将合同直接给第三方是违法的。我们不清楚这起案子的具体情况,目前只是合法调查,并非有意针对中国,或是针对匈牙利。比方说,要在维也纳和慕尼黑之间修铁路,如果奥地利和德国政府达成一致将合同直接给某个企业而不让其他人参与,这是完全违法的。欧洲委员会有义务调查,对项目一视同仁。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