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老辈子说得“发物”,果真那样可怕?
2017-06-13 11:58:53    作者:佚名      来源:医学科普     

     原标题:老辈子说得“发物”,果真那样可怕?

    张莉,段育忠,孔凡敏,解放军306医院,保健办

    “忌发物”作为患病期间的一条饮食禁忌,

在我国一辈传一辈。

那“发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疾病的发作、发展真的与它有关吗?

“发物”到底是什么?

一般认为,按性能发物分为六类:

一为发热之物,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香蕈、鹅、鸡蛋、椿芽等;

三为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为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为发动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六为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然而,在现代营养学中,找不到与“发物”相对应的概念。即便在中医学的专业著作中,也未见有医家、学者对其做出专门的注释,或以词条的形式收录于中医学类的工具书中。

其他书籍文献倒是对“发物”做过解释,不过互有出入。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发物”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等。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发物”是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包括腥膻、辛辣食物和一些特殊的食物。

其中,腥膻食物有平鱼、带鱼、比目鱼等海鱼,泥鳅、黄鳝等无鳞鱼,虾、蟹、干贝、淡菜、鲍鱼干等海产品,以及羊肉、狗肉等;

辛辣食物有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烟、酒等;

特殊食物有荞麦、豆芽、苜蓿、鹅肉、鸡头、鸭头、猪头、驴头肉等。

而《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中对“发物”的解释是,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便秘等症状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是“发物”。

可以看出,“发物”究竟能加重何种疾病,其作用的机理是什么,以及所指代的食物种类,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吃口“发物”如此恐怖?

至于“发物”的可怕,最有名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用肥鹅肉害死开国功臣徐达”的历史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

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

元帅徐达患了“背疮”,

最忌吃鹅肉,

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

朱元璋则别有用心地赐徐达肥鹅一只,

徐达明知其恶意,

但又不敢违君之命,

只好当场吃下。

不久,徐达“背疮”扩散而亡。

从现代大家公认的“发物”来看,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材,包括禽肉、畜肉、鱼虾蟹贝、蔬菜和谷类,以及含酒精的饮料等。

其实,这些食物只要不是腐败变质的,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量来食用,对人体都是无害的。如果因为恐惧“发物”而禁食这些食物,那恐怕我们的食谱就只剩下萝卜、白菜、米饭和白开水了。长此以往,营养摄入不均衡引起的营养不良,还会带来各种营养不良性疾病。

因此,长期不吃“发物”可能比吃“发物”更危害健康。况且,迄今为止,尚无国内外医学期刊刊载权威研究,证明某种“发物”与疾病发病或加重有必然联系。我们没必要谈“发物”色变。

为何屡上医生的“黑名单”?

说到这里可能会招来不解,既然“发物”没那么恐怖,那为什么有时医生还会禁止患者吃牛奶、蛋类、鱼类、甲壳类、坚果、花生、小麦和黄豆等食物呢?

这纯属一种理解上的巧合。

因为这些食物不但是民间认为的“发物”,

更是现代医学中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上述这8类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几乎90%的食物过敏都是由此引起的。许多食物过敏尚无特效疗法,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查明患者因何过敏,然后严格避免摄入该食物。

另外,鱼、虾、蟹等食物中含有组胺,组胺可使毛细血管膨胀、充血、血浆排泄、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故食用后可导致有些患者皮肤呈现红斑、丘疹、水疱。

对患有过敏性紫癜及特发性血小板紫癜等皮下出血的人,应忌食酒、葱、蒜等食物,因为酒精或挥发性物质的刺激性可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症状加重或迁延。

不过,这些食物“后遗症”只针对少数病人,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适量食用它们是安全的。仅仅用“发物”的理论,来解释这些食物导致的病症并不科学。

延伸阅读: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种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会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现代医学认为,伤口的愈合一般分为渗出、纤维组织形成、瘢痕收缩三个阶段。

伤口能否顺利愈合,跟人体内负责执行修复功能的成纤维细胞能否正常工作直接相关,还受到年龄因素、血糖水平、机体免疫力、有无感染和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营养不良会延缓伤口愈合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坊间流传的诸多“发物”,包括牛羊肉、鱼虾、蟹贝类在内,大多是一些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恰恰是伤口愈合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盲目忌口反倒不可取。

另外,伤口愈合好坏还取决于伤口有无感染,感染则与是否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相关联。目前仍然没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食用“发物”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

总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说中的“发物”没有必然联系,大家不要对“发物”莫名恐惧。仍需强调的是,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胡乱进补、盲目忌口才是导致疾病发生、促进病程恶化的罪魁祸首。

所以,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病人群,都可接受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核心营养建议,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等,平衡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这才是科学的保健之道。

相关链接

癌症患者该不该忌口?

这要因人而异,根据病情的寒热属性选择食品。

证属热性的病人,表现为发热、烦躁、口渴、胸腹灼热、面红、舌红苔黄等,尽量不食用羊肉、狗肉、鹿肉、黄鳝、辣椒等热性食品。

证属寒性的病人,表现为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泊、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不能多食西瓜,梨、柿子、鸭、鹅等发冷积的寒凉之品。

证属气血亏虚的病人,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症状常出现在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及红细胞都偏低,除了忌食发动血之物如辣椒、胡椒之外,还要忌食寒凉的食物。

证属湿热壅盛的病人,表现为胸闷、痰色黄稠、苔黄厚腻、脉滑数等,要忌食饴糖、糯米、猪肉等发湿热之品,以及胡椒、羊肉、狗肉等发热之物。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