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流行性感冒高发现状,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主任赖雁平介绍,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
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至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一般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识别流感类型 切勿盲目治疗
1.典型流感
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哕音。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至3天。
2.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可以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
典型的肺炎型流感发病后,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症状;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外周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可长达3~4周。
婴幼儿及老年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尤以导致肺炎时病情严重,老年人流感肺炎往往缺乏初期症状,易被忽略,发现肺炎时常已伴明显脱水、酸中毒或意识障碍等危重情况。
3.中毒型和胃肠型
中毒型极为少见。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毒性症状,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出现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可轻度增加。个别病例可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者休克。
胃肠型流感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加强预防可有效抵御流感来袭
赖主任指出,虽然流感来势汹汹,但如果能加强日常预防,则能有效降低患病几率。
如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物;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注射流感疫苗等都是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一旦罹患了流行性感冒也不用焦虑,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
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日常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能满足营养的需要,又可增进食欲,口味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
5.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记者 李杨 通讯员 杨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