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洞察“双11”:健康消费时代来临
2018-11-21 07:30:50    作者:落楠      来源:中国医药报     

     11月11日,第十个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最终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再度刷新纪录。 

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以1598亿元销售额再次创造新纪录。

记者  落楠

“健康”悄然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

11月11日9∶52,“双11”开场9小时52分钟后,阿里健康宣布,天猫医药平台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11月11日0∶07,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开售7分钟,医药健康品类销售额破亿元。搭乘着互联网快车,健康消费时代悄然来临。

“双11”健康消费狂欢

对于医药电商来说,以“双11”为代表的购物节,无疑是一场销售盛宴。在空前的优惠力度下,各地区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不尽相同,但均高兴地献上了自己的钱包。

阿里健康数据显示,今年“双11”, Swisse、汤臣倍健、博士伦3个品牌跻身天猫销售额“亿元俱乐部”;杜蕾斯、鱼跃、强生、爱康国宾等70多个健康品牌成交额超过千万元。

包括体检、医美、口腔保健在内的医疗服务产品“双11”热卖:“双11”开场30分钟,天猫医美平台成交额即超去年全天;1小时零4分,医疗服务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首战“双11”的新品类如基因检测、植发、试管婴儿等医疗服务产品成为销售“黑马”。开卖1小时,基因检测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包不秃”植发套餐成交额超过200万元。截至11月11日24点,阿里健康医疗服务板块整体成交额达到去年同期的3.3倍。

京东医药同样战绩突出。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11月1~11日,家用医疗品类整体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营养保健品交易额同比超出160%。

“双11”当天,京东滋补养生类商品不到8小时交易额便超过去年全天。其中,同仁堂位居滋补养生类销售额第一,开场18分钟即率先突破千万元。家用医疗品类整体销售额快速增加,血压计类当日销售额是去年“双11”的两倍,其中鱼跃、欧姆龙品牌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基因检测销售额超过去年同期5倍。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喜爱的健康品类不同。京东医药称,在保健品类消费人群中,“90后”占比达40%以上,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阿里健康数据显示,“90后”更注重外在美,每4人中就有1人购买运动健身补剂和各类隐形眼镜;“50后”和“60后”人群偏爱三七粉、血压计和血糖仪等;“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和“80后”,则扛起了家庭健康的大旗,其平均健康消费额是“90后”的1.5倍。

二、三线城市健康消费增速抢眼。阿里健康数据显示,二、三线及四线以下城市购买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人群增速超过一线城市,分别达到一线城市人群增速的3.6倍和7.2倍。以医疗服务为例,二、三线城市的体检消费同比上年“双11”增加255%,口腔正畸等项目销售增幅达455%,增幅均明显高于一线城市。而在海外健康产品方面,二、三线及四线以下城市的消费增速均与一线城市持平。

被激活的消费潜能

阿里巴巴发布的报告《天猫双11十年洞察:新消费时代到来》显示,2013~2017年,天猫“双11”成交金额增速最快的行业是医药健康行业。

2016年“双11”过后,天猫医药在表述业绩时,还在以件数计,如“售出隐形眼镜数量达到26147234片,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短短两年时间,阿里健康的“双11”战报展示变成了3个日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牌。这从侧面印证了医药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动能。

医药健康板块销售增长之快,也超出了阿里健康自身的预期。“事实上,阿里健康是从2016年才真正参与到‘双11’中来。那时我们的自营业务刚刚上线,还只是以天猫医药代运营服务商的形式提供医药健康产品。”阿里健康医药事业部负责人汪强回忆道。而现在,阿里健康与医药电商的融合已经全面而深度,涉及供应链整合、产品营销的方方面面。

“医药健康产品线上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业内资深人士解奕炯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为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各个行业基于发挥“互联网+”的生产要素配置,形成了一些新的业态,包括医药新零售。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带动了健康消费需求上升。

“‘双11’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极致发挥。健康领域的消费呈现增长之势,而新的业态有利于促进相关消费。” 解奕炯认为,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对于医药健康产品,人们越来越关注其品质和安全。而电商提供的互联网平台,汇聚了丰富的商品,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刺激了消费。

新玩法隆重登场

作为阿里健康医药新零售方面布局的重要举措,打通线上线下、连接白天黑夜的医药O2O在“双11”全线铺开。“O2O业务带来了惊喜。”阿里健康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双11”当天,全国有5000余个线下药房门店参与阿里健康医药O2O活动,覆盖82座城市。当天零点13分,阿里健康医药O2O第一单送达,用时仅5分钟。而从合作的“新零售”药房销量排名来看,“双11”当天,漱玉平民大药房、泉源堂大药房、贵州一树连锁药业等连锁药店跻身前十。

阿里健康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4城市推出了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在菜鸟“点我达”和饿了么“蜂鸟”的运力支持下,4城市白天(8∶00~20∶00)成功出单的平均配送时间提高到了20分钟之内,夜间(20∶00~8∶00)成功出单的平均配送时间则保持在30分钟以内。11月11日,阿里健康“急用药”药品配送服务中,东阿阿胶的阿胶块、雅塑奥利司他、999感冒灵等位列白天销售额前十;优思明短效避孕药、达克宁乳膏、妈咪爱小儿腹泻药等排在夜间销售额前十。

“医药O2O其实是一个挑战,它是低频刚需。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发现用户急用药的市场非常明确,夜间用药需求很大。同时有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药品配送到家服务付费。但线下药店能够满足消费者24小时送药到家需求的却寥寥无几。”汪强介绍说,阿里健康在将24小时送药业务扩大之前,先在杭州进行了试点,以大数据手段来分析这部分消费场景所需要的药品和配送时效,以此圈定了102家门店,提出包括24小时服务、30分钟慢必赔、提供1200个常销品种等服务承诺。

解奕炯把目前“互联网+医药”提供的服务称作“冷服务”,与之相对,把线下药品销售提供的用药咨询、安全指导等带有人情关怀意味的药事服务称作“热服务”。“我想未来医药电商应该‘冷+热’,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综合服务,更好地保障用药安全。”他说,药品等健康产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虚拟的健康咨询服务在“双11”期间也十分火爆。京东医药相关数据显示,11月1~11日,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咨询服务的医生覆盖了全国31省(区、市)的327个市,其中56%来自三甲医院,78%的医生是主治医师级别以上;健康咨询订单量是“6·18”期间的2.8倍,心脑血管类、内分泌类、男科类等慢性疾病问诊咨询占比达50.8%;累计医患交流时长达27.6万小时,患者对医生诊疗服务的好评率达98.1%——在这场健康消费升级中,依托互联网技术,商家提供的健康商品及服务正在走向多样化。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