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咀嚼后的食物从食道首先进入胃,胃被称作守护人身体健康的排头兵。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名誉主任、消化道肿瘤专家邵钦树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如果一个成年人去做胃肠镜检查,80%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包括急性胃肠炎、肥大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所以我们会感觉到身边很多人都有胃病。
内脏器官的疼痛通常很模糊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胃部疼痛的患者都不会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买一些胃药、止疼片等进行“自我治疗”。邵钦树表示,胃疼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内脏器官的疼痛和皮肤表面疼痛的神经管理不一样,皮肤表面的神经管理是非常精细准确的,一般哪里疼痛就代表哪里受到了伤害,但是内脏器官的疼痛却很‘模糊’。”
“胃疼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些人多年感觉胃疼,后来查出来是胆囊炎引起的,有些阑尾炎的早期症状也表现为胃痛,心脏的原因也会引起胃疼。”
一旦发现胃疼,邵钦树建议应去医院就诊,通过专业的医务人员判断出具体的病因。如果盲目吃药,反而会耽误了病情。邵钦树分析说,常见的胃炎胶囊含有两大成分,一种是庆大霉素,另外一种则是普鲁卡因,后者的作用主要用来镇痛。如果被简单地止疼的话,真正的病因反而会被掩盖住,让患者以为病治好了,而实际还在恶化中。
胃癌被发现往往是晚期,早期症状和胃炎相似
包括胃癌、肝癌、胰腺癌在内的一些肿瘤,早期都没有症状,所以这些癌症等真正发现的时候一般就是晚期了。根据《中国恶性肿瘤统计结果(2015)》,胃癌是我国第二大致死癌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
不过,邵钦树表示,如果警惕性高、健康意识强,其实胃癌的中早期有蛛丝马迹可查,胃癌的早期症状和胃炎差不多,所以如果胃部不舒服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还可以留意自己的大便,胃癌患者在大便中会有少量出血。邵钦树解释说,因为癌细胞的生长不受人肌体的控制,速度非常快,肿瘤早期生长过程中由于供血不足,表面会形成一些溃疡脱落,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因此会有血迹。
当然,大便出血也可能是因为痔疮、女性月经等情况。邵钦树建议说,可以在体检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大便中的血如果达到了0.5毫升~1毫升,目前的体检是可以查出出血原因的。此外,肿瘤标记物的检查项目也是筛查癌症的重要手段。
邵钦树表示,他在门诊中遇到一些患者就是在体检中发现CA19-9等肿瘤标志物数据异常,然后通过胃肠镜检查,查出早期胃癌,而这些病人身体没有其他症状。邵钦树补充说,当然一些普通炎症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数据异常,并不一定是癌症,因此发现状况以后,要到医院进行专门排查。
邵钦树介绍说,95%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达到5年以上生存期,他门诊中接诊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有的可达到二三十年,
年轻人也要警惕胃癌
邵钦树曾经在门诊中接诊过一位19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患者送到医院时已经是癌症晚期,癌细胞多处转移,7个月后便去世了。
据邵钦树介绍,这位患者刚考上大学,在备战高考期间,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而且吃的熏肉比较多,此外有胃癌家族史,之前胃部不舒服也没有及时就诊检查,导致延误了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
相对于中老年患者,胃癌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邵钦树多年的门诊经验发现,年轻人发现胃癌一般都是晚期,肿瘤的恶化速度也超过中老年患者。
邵钦树分析说,年轻人的健康意识差,常常晚睡晚起,三餐饮食不规律、不卫生,胃部不舒服以后也会扛着,不去医院就医。
邵钦树建议,年轻人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熬夜,三餐规律,少食多盐、腌熏制食品及烧烤,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以炖、蒸等方式烹调食品。此外,吃的太烫、太快,会对胃黏膜造成物理损伤,也容易引起癌变。
与此同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亲属中有胃癌患者以及长期吸烟都是导致胃癌高发的因素。据了解,我国有60%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邵钦树建议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要积极治疗,主动降低致癌风险。
邵钦树还指出,一般人胃半排空的时间只需要45分钟左右,而胃炎患者的半排空时间需要70多分钟,胃癌患者需要110多分钟。因为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质和胃黏膜接触的时间就越长,那么胃部吸收的致癌物质就越多。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如果长时间心理焦虑、抑郁,也会导致癌症高发。邵钦树介绍,心理因素有可能是危险程度最高的致癌因素,因为人身体有一套完整而强大的抗癌系统,而心理状态的长期紊乱、低落则会打破人体抗癌系统的平衡,从而让癌症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