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走路跌倒等情况时常发生,或许对小朋友或者青年人来说,跌倒不是件大事。但对老年人来说,一旦跌到,后果往往很严重。
据数据统计,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那老人为什么容易跌倒、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呢?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跌倒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
跌倒是指一种突然意外的倒地现象,跌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更多见。由于跌倒可导致心理创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已成为老年临床医学中一项很受重视的课题。
而且,根据研究,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老年人易跌倒四大原因
1.身体机能退化
衰老会导致人发生迟钝、反应变慢以及视力减退等变化。当环境突然改变时,由于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时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所以容易跌倒。
2.中枢神经疾病
老人易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从而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此外,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3.骨骼肌肉系统退化
随着步入老人,人体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下降,或由于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诱发跌倒。
4.精神状态不佳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等及其导致的与社会隔离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
1.有效应对身体机能退化
有远视、近视、散光等问题的老人应佩戴合适的眼镜,避免用眼过度。听力下降者佩戴助听器。尿失禁者每日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夜尿多者睡前少喝水,床边准备尿壶。
此外,老年人使用降压药应观察血压变化,使用降糖药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每次使用镇静、安眠药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在家吃这类药物时,尽量应在洗漱后吃,以防摔倒。
2.注意观察周边环境
老人要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和地面不平的路,注意利用楼梯扶手和拐杖。不拿过重的东西,搭乘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不要心急。避免走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天亮前和天黑后最好减少出行。
3.进行适当锻炼
科学运动锻炼能保持或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缓因衰老引起的关节僵硬,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保持骨骼健康等。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平衡、步态、肌力和关节灵活性的锻炼。
4.不要起床太急
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醒后应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不要醒来后立马起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着装宜舒适合体
老年人的着装也要注意。裤腿不要过于肥大或过长,鞋子大小要合适,尽量别穿系带的鞋,鞋底受损严重的鞋子也要及时更换。
6.避免二次伤害
老年人跌倒后太急于起身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损伤。老年人跌倒后应当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先通过自身感觉和轻微活动身体判断损伤程度。若跌倒后损伤较为严重,应尽可能保持原有体位,向周边人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助。老年人发生跌倒后,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