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感冒了,父母有没有把药片掰开给你吃?这种把成人药一分为二给孩子吃的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严重时可能引起服药过量甚至药物中毒。事实上,儿童因治疗需要而使用药物时,应考虑其生理特点、组织结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不宜单纯按体重差异将成人的用药经验类推到小儿。
用药认识误区、存储上的粗心大意,都是导致孩子药物中毒的直接原因。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份 “儿童安全用药指南”请您收好!
1.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2.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服药禁忌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然而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不看药品说明书,也不关注服药的禁忌,这会在孩子用药过程中,忽视很多重要的信息。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而某些药需要“空腹服用”,应在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服药。此外,还要了解药品的副作用。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胃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3.根据儿童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为首选,但要注意牛奶、果汁等的影响。肌注给药要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静脉注射虽然吸收完全,但易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栓剂和灌肠剂对儿童较安全,但品种较少。儿童不宜使用含有刺激性较大的品种。
4.选对儿童专用药
宝宝生病不可马马虎虎地就选择成人用药,而是要用心选择儿童专用药。儿童是成人的起点,但不是成人缩小版。大部分成年人的药品,儿童是不能服用的。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全身组织和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相比成人,药物在儿童体内不能充分代谢,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5.关注孩子年龄和体重,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根据儿童不同阶段,儿童用药,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掌握,随着年龄增长,用药剂量应相应增加。目前儿童剂量的计算方法有年龄折算法,体重折算法,体表面积折算法等。
给儿童安全用药最忌讳的就是增大药物剂量,有的家长见孩子服用药物之后效果不佳便增大用药剂量,这是不安全的用药方式。其次,中间忘记用药了就会在下一次用药时补回上次忘记用药的剂量,这也是不安全的做法。家长们要注意了,忘记用药就算了,下一次还是正常用药,给儿童用药千万不能走捷径。
6.了解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禁忌,如这种药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时服,在不确定时应咨询医生。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钙可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螯合物而影响吸收,进而降低药效。
7.不要预防性用药
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小孩生病,会经常让小孩预防性用药,这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不但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对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损害。
8.选择不易开盖的药瓶
现在很多儿科的专科药使用了安全瓶盖,需要用力按一下才能拧开,这种包装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孩子误服药物。但还有更多药物没有采取这种包装,因此,家长应把药放置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如较高的柜子,或他们不易打开的抽屉里。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及时就诊,情况严重时要拨打急救电话。(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