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心肌缺血怎样调理? 日常做好三大保健措施
2019-09-03 08:25:34    作者:综合      来源:华龙网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很多心血管病患者无法适应,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往往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基础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情况下,出现活动性胸闷胸痛症状。生活中要做好预防保健措施,防止病情加重。

那么,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又有哪些保健方法呢?

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

1、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与之有关的牙痛、头痛或腿痛等,并且疼痛部位没有器质性病变。

2、进行适量体力活动时,会出现气短、心悸或胸闷等现象,稍微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

3、看惊悚影视剧、感觉寒冷或饱餐时,出现心悸、胸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

4、精神紧张或劳累时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闷痛,也可呈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和左上臂放射,疼痛持续3-5分钟,适当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5、当听到噪声时,会感到胸闷或心慌,噪声消失后,不适感减轻。

6、睡觉时枕头低会有胸闷憋气的感觉,需要调整枕头高度和卧位才感舒适;白天平卧或熟睡时突然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

7、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多次出现脉搏不齐,有不明原因的心跳过缓或过速症状。

8、用力排便或进行性生活时,常出现胸闷、心慌、气急或胸痛不适症状。

心肌缺血该怎样调理?

1、调整日常饮食结构

提倡少盐、少油和少热量,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吃得太咸、太油、太多,以免引起血压、血脂、血糖升高,损害血管造成心肌缺血,还要少吃甜食。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烟酒无度、熬夜打牌、不爱运动等不良嗜好和习惯,是健康的死敌、冠状动脉硬化的帮凶。因此,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3、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不要有过多的恐惧,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华龙网综合)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