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21日讯(通讯员 彭于帆)鼻炎、肠炎、胃炎、肝炎……炎症性疾病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炎症这种看似不严重的“小毛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对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演变成我们谈之色变的癌症。
炎症,有时是癌症的帮凶,在一些重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机体免疫细胞就会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并引起局部的炎症。这有利于提升机体局部抵御病原体,以及修复组织细胞损伤的能力。但是,炎症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癌症 ,也可能因身体防御过度,进而损害健康。
鼻炎、鼻窦炎→鼻癌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上颌窦癌患者均伴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并且鼻窦炎的鼻窦发病率与鼻窦癌的发病率成正比。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鼻炎会直接导致鼻癌。但不排除畸形鼻炎引发急性鼻窦炎症,甚至反反复复转化为慢性鼻窦炎。
肠炎→肠癌
不一定所有肠炎都会癌变,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被普遍认为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很多溃疡性结肠炎人群对炎症不够重视,发病时就吃点消炎药,结果却治标不治本,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由轻变重,甚至最终癌变。
肝炎→肝癌
肝炎会增加肝癌风险,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时治疗,就可能恶化成肝癌。
胃炎→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可能进而发展成胃癌。幽门螺杆菌为I类致癌原,它可以通过手、不洁饮食、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
宫颈炎→宫颈癌
并不是所有宫颈炎都会癌变。对于淋球菌、衣原体引起的宫颈炎,是不会发展成宫颈癌的。但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炎症,如果不治疗,8-10年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这里提醒女性朋友们,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问题及性生活卫生问题。另外,最好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
胰腺炎→胰腺癌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如果反复发生而且治疗不当,容易发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了胰腺癌变的风险。合理饮食对预防胰腺炎非常重要,酗酒和暴饮暴食是引起胰腺炎症的“凶手”。
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不过距离癌变还很远。虽然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可能转变成癌症,但有研究数据表明,未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必有担心癌变的心理包袱。男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饮水,不憋尿,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尽量避免久坐等行为。
抗炎从现在做起,“赶跑”炎症,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营养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应摄入4~5份蔬菜,并搭配粗粮、面食、豆类。另外,蘑菇、鸡蛋、酸奶、生姜、大蒜、茶等都具有抗炎功效。要减少食用方便面、饼干、外卖等快餐食品,同时要远离烟酒。
多喝水
多喝水可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灭活,降低炎症状态,维持免疫系统稳定。每天的喝水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为宜。
勤运动
运动能使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能强化免疫力,防止炎症因子“任意肆虐”。每周进行2~3次的有氧运动,每次30min。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平心态
压力、倒班工作等都会增加体内的炎症水平。应减少心理的“营养不良”,减少愤怒、忧愁、悲伤,保持平和的心态,用乐观积极来“平衡”免疫系统的活性。
保睡眠
睡眠时间多于或少于平均时间的人,血液中炎症因子会更高。所以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左右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泰和医院肿瘤介入科教授姚波表示,实际上,炎症恶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炎症,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身体免疫力,定期体检,找准治疗方法,减少炎症的发作,就能更好地降低患癌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