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古老智慧缓解脾胃虚寒型腹痛的绿色疗法——葫芦灸
2025-07-08 08:11:22    作者:李成瑶 张榆晨      来源:华龙网     

胃脘痛也称“胃心痛”“心痛”“心腹痛”等,系上腹部胃脘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常伴有呕吐、吞酸等症状,若空腹时发作痛感更为明显。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情绪的压力导致人们出现焦虑、偏食肥甘辛凉及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易导致胃肠道受到损害,使胃脘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什么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脾胃虚寒证是胃脘痛首要且最常见的证型,患病人群约占本病的75%以上。患者常常因天气转凉或食用生冷食物后,腹部隐隐作痛,用手按压或热敷能暂时缓解;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稍有改善;或伴有食欲减退、大便稀溏、四肢发凉等全身症状。

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利用艾灸灸法驱寒镇痛、温通经脉、补气健脾、行气和胃,从而调节人体的整体状态。近年来,一种结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改良的“葫芦灸”"疗法,因其温补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逐渐成为缓解此类症状的热门选择,甚至受到奥运健儿张雨霏的青睐。

葫芦灸的独特治疗原理

葫芦灸,又称“福禄灸”,是将传统艾灸与天然葫芦的特殊结构巧妙结合的疗法。其核心在于利用葫芦独特的密闭结构,形成高压空间,使艾条充分燃烧产生的热力得以循环增强,通过穴位—经络—脏腑的传导路径,深入渗透至体内。与传统艾灸相比,葫芦灸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聚热效果更好,葫芦的密闭性避免了热量散失;二是温度更恒定,特殊结构使艾灸温度保持在适宜人体的范围;三是针对性更强,可定向施灸于脾胃相关穴位,避免全身艾灸导致的上火问题。此外,葫芦本身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平,有通利小便、消肿除烦之效,在施灸过程中其药用价值也能被人体吸收。

)005_副本.jpg

值得注意的是,葫芦灸虽好却非人人适用。施灸前应正确辨证施治。内热体质、孕妇等应避免使用;施灸前后需多饮温水,灸后4-6小时内不宜洗澡,并注意腹部保暖;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如冷饮、冰西瓜等。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脾胃病科采用“葫芦灸”辅以“腹部八卦推拿”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以“温阳散寒为本,行气导滞为标”,在施灸前通过推拿刺激局部特定的穴位,影响所属的脏腑,以求益火补土、温补脾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充分融合了灸法的温补特性与推拿的动态调节作用,符合中医“阴阳互根”“气血同调”的治疗理念,更展示了传统医学在现代健康维护中的独特价值。(通讯员/李成瑶 张榆晨)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