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帆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面向高净值人群的调查报告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报告调查样本是463位个人资产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其中64位资产超过一亿元。结果显示,地产继续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最主要投资方向,股票投资居其次。
虽然笔者身边都是朝九晚五的工薪层,与调查样本相比资产净值相去甚远,但高净值人士的财富投资取向还是值得猎奇一下,或许会有助益。不过,在当前地产价格条件下,一线城市一套普通住宅已经千万元级别,除了购买条件的限制,多数人早年也已经置下房产,成为坐拥千万元级别资产的“负翁”,因为月供划款时点和信用卡账单还款日是每月最重要的日子。除此以外,谁还有多余的钱去做地产投资。毕竟,在当前房价水平下,地产投资的门槛已经很高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况且,地产调控政策正全面深入持久地展开,租购并举等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实践,房价的走势真是扑朔迷离,投资地产是不是真的稳妥呢?——上述调查报告中,尽管地产依然位列高净值人群投资方向的首选,但其支持率较去年减少了5个百分点。面对调控形势,在高净值人群中,地产投资取向也出现了动摇。
相比而言,股票投资门槛低得多,但是,从常态来看,除了茅台格力这样名副其实的优质白马股,也有不少连续跌停、甚至摘牌退市的问题股,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踏上地雷,打翻了财富增值的愿望。
不过,中国证券理论的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在他一手创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谈到,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既有融资的功能,更有财富管理的功能,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是在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财富管理功能变成第一位,融资功能变成第二位。依笔者理解,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狭义所指,是普通大众财富投资和管理的恰当场所,而且,如果资本市场进入发达程度,这一功能会成为其首要功能。
由此,笔者联想到,去年12月份,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上海主持召开系统内部分单位青年座谈会时提出“资本市场强国”这一概念。似与吴教授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是成为资本市场强国的必要条件。而最近股票市场出现的一些非常态变化已有转化为常态的趋势,典型的如IPO被否家数持续大幅增加,这对于净化市场投资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意义重大。而环境的改善、公平秩序的建立,将更好地营造出财富投资管理的市场氛围。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约165万亿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私人财富市场。在楼市和股市面前,这样庞大的财富究竟会流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