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36家房企近八成年报预喜 今年或迎钱荒重压
2018-02-01 08:07:39    作者:王丽新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丽新

  截至1月21日,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36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包括扭亏企业在内,28家房企业绩预喜,占比高达77.8%。剔除数据不全4家房企后,从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实现增长的企业有25家,占比超过八成,仅2家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这36家房企大多数是中小房企,但也有销售规模直指千亿元量级的房企。显然,通过其运营状况可折射出房地产行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7年一季度,全国楼市经历了一轮房价快速上涨阶段,有些企业抓住了这一销售窗口期,后期则是三、四线城市楼市的持续热销,致使房企的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严跃进也表示,2017年结算的项目多是此前房企以较低的拿地成本获取的土地,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项目土地成本更低,这类项目入市销售后,又恰逢房价上涨,利润空间较高。

  近八成房企业绩预喜

  在已发布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的36家房企中,仅2家亏损,皆是首亏。此外,包括扭亏企业在内,28家房企2017年业绩预告预喜。

  从预告净利润下限来看,在已公布具体数据的30家企业中,21家房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占比70%。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区域性龙头房企和闽系房企盈利总额排位靠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房企目前有9家;荣盛发展2017年度净利润预计在50亿元—58亿元之间,目前暂列首位;泰禾集团净利润预计在20.5亿元-23.8亿元之间,暂列第二位;阳光城净利润预计在20亿元-25亿元之间,暂列第三位;滨江集团紧随其后。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获悉,过去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几乎拖住了企业发展步伐,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利润。但2016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崛起,此前被拖住的企业均回笼了大量现金,有的城市房价甚至涨了两倍。而从全国房地产新建住房市场来看,三、四线城市成为了近一年多楼市成交的主力增长区。

  据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表示,2017年13.9亿平方米的新房成交量来自于众多三、四线城市销售的增长。如汕头、烟台、徐州等城市均表现出较快的增长。

  在徐州和淮安等地,有当地人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2016年市场最好的时候,有广州等地的炒房团来购买当地的学区房,房价从每平方米几千元一跃至每平方米超过1万元,有的新房小区涨价高达两倍之多,直至现在,虽然限购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房价上涨的局势得到控制,却依然没有大幅下降的迹象,只是转为温吞上涨而已。

  由此看来,2017年,无疑是房企丰收年,但2018年,则被普遍预计为房地产市场的“小年”。

  今年房企压力大

  “今年压力很大,2017年销售业绩已经取得新高,2018年还有增速指标压下来。目前来看,预计上半年市场将不如预期,下半年或将出现一批供应潮,届时交易量将有所提升。”有房企一线操盘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至于融资方面,目前在资本市场已经看出一些端倪,不少房企重新启动海外融资和信托融资,这些钱成本很高,但之前借的公司债有的将在2018年进入还款期,需要企业借新钱还旧债。

  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调整期,资金紧缺适逢调控年,房企将面临销售回款和资金的双重压力,日子将不好过,压力严重者,或面临生存危机。

  杨现领认为,2017年三、四线城市市场的“繁荣”部分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溢出的需求,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流出,老龄化等问题,其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动力不足。另外,随着调控的深入和信贷的全国性收紧, 2018年,三、四线城市市场会迎来降温。

  不过,有业内声音称,鉴于目前有些城市借道放松落户条件抢人才,从而变相放松购房资格限制,可能会刺激当地市场出现回暖。然而,更多业内人士认为,调控不放松仍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2018年,多数城市将难以再出现“量价齐升”的热销局势,整体市场保持稳定,甚至趋向于降温仍是大概率事件。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