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苏颖
建设银行作为首家进军住房租赁市场的国有大型银行,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反响。3月22日,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建设银行与政府、企业合作搭建的住房租赁服务体系架构已初步形成。为企业、个人搭建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系统已在北京、深圳等2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运行,住房租赁平台已累计上线房源12万套,已出租2.6万套。
“在‘房住不炒’、租售并举的中央精神和政策环境下,银行进军租赁市场,一方面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寻找稳定、长期、优质的资产。特别是在按揭贷款市场下行的环境下,住房租赁市场将成为银行继续分享居民住房需求的发展红利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布局住房租赁市场,无论是从贯彻中央精神还是防范金融风险,都是一项积极的举措。”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庞秀生介绍,建设银行已与超过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其中与地方政府搭建的住房租赁监管服务系统已在武汉、福州等1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运行,为政府监管规范租赁市场提供了保障。
除了建设银行以外,工行、农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把目光瞄准了住房租赁市场。比如工商银行陆续在广州、佛山、肇庆等地与住建部门及国有住房租赁企业包括广州越秀、珠江实业集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及越秀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等。
另外,为了解决长租痛点问题,2018年1月份,建设银行在广东地区国内首创推出了“家庭不动产财富管理”业务,亦称“存房”业务,着力整合社会资源,盘活家庭闲置住房,进一步创新了长租房源供给模式。
当然,住房租赁作为一项新的业务,商业银行在加速布局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黄志龙表示,当前银行进军租赁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当前租赁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三线、四线城市的租赁市场需求量较小,整体规模并不是很大;二是租赁市场没有机构化、规模化的机构参与,散户式交易现象普遍;三是租赁市场的租金回报率偏低,难以满足相对较高的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