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流水线上造楼房 远大住工引领建筑工业化新生态
2018-08-03 07:36:47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看不到飞扬的尘土,也没有随处堆放的建筑材料,甚至很少看到层层叠叠的脚手架和密集的绿色防护网……近日,在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大住工”)湖南长沙洋湖蓝天保障房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幅与传统建筑工地完全不同的景象。

  “由于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方式,项目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一栋30层的高楼,12名工人、180天就可以完成。如果采取传统建造方式,估计得两年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量为20亿平方米左右,但仅就行业平均水平来看,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依旧比较严重。2017年,得益于政策红利,以绿色环保高效著称的装配式建筑迎来爆发式增长。凭借在该领域20年的坚持,远大住工终于喝到了这个万亿元级巨大市场的“头啖汤”。

  探索“节能型建筑”

  说起远大集团,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多年前,它便将商用中央空调销量做到了世界第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98年,远大集团创始人张剑便成立了另一家公司——远大住工,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并准确预判到20年后的行业“风口”。

  在张剑看来,绿色发展不仅包括开发新型能源,还应深挖传统产业潜能。

  张剑坦言,当年远大在空调技术方面已经非常先进了,但面对继续提高空调能效的难题依旧一筹莫展,“哪怕一个百分点都很难”。反观建筑节能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甚至于“节能型建筑”的概念都没有大幅普及。那个时候,张剑就意识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对社会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转折发生在1994年。当时,张剑去日本洽谈业务,偶然看到了“一户建”(一种独院住宅建筑方式)的施工过程。项目上午8时开工,傍晚前后即可入住,这种新式建房方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类似的高效模式代表了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剑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2017年3月份,《“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发布。《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即把建筑需要的墙板、楼板、楼梯、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

  “风口”终于来了。这一天,远大住工等了20年。“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工业企业,第一家经由建设部批准设立的综合示范性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第一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集成优势明显、装备制造能力领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这一切殊荣都属于远大住工。”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芬告诉记者。

  引领三次“转身”

  装配式建筑的智慧核心不在工地上,而是在生产车间里。换句话说,建筑工人需要“从工地走进工厂”。

  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远大住工麓谷制造基地内,记者看到,一批批构件模具与钢筋网片在流水线上成型了。

  “系统会根据订单自动形成判断,自主下达指令,实现节拍式生产。”唐芬说,当项目现场需要构件时,系统会自动执行发货指令,将构件提前配送到项目建设现场。现场施工人员只需根据扫描构件二维码得到的信息,就可完成组装、浇筑,实现装配化施工。

  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远大住工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建筑工业化的智慧路径。其中,有3次转型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转型是从“建造”到“制造”,即用机器、装备和流水线制造出施工所需的“半成品”,部分取代人工现场直接建设。

  第二次转型是从“制造”到“智造”。“机械化改造完成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那就得靠工业物联网了。”张剑表示,远大住工的智能制造系统才是真正解决工业化建筑大规模连续生产问题的关键。为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远大住工正在加紧开发CPS智能制造系统,预计年内就会正式上线。在这一系统中,人只扮演数据采集者和执行者角色,建筑上下游的协同均靠系统完成。

  第三次转型是从封闭到合作。“装配式建筑在全行业内的占比目前只有1%,这意味着还有巨大市场空间等待开拓。远大住工作为行业开拓者,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成果和服务能力,只有把核心能力共享出来才能推动行业加速转型,进而健康发展。”张剑说。

  开放合作乘风出海

  2015年11月份,远大住工提出,要从“绿色建筑制造商”升级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服务平台”,实现从“闭关修炼”到“生态联盟”的“姿态调整”。为此,公司提出了旨在推进合作共赢的“远大联合产业合作计划”,以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参与投资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分享技术研发成果与实施经验,逐步引导更多优势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仅仅两年时间,该计划就吸引了万科、碧桂园、保利等知名地产企业及中冶集团、中国建筑等建筑施工企业,聚合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设计机构以及陕西投资集团、成都城投等政府平台公司。

  目前,远大住工正在国家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加快探索,目前已有100多个研发制造基地落地,产能覆盖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中,围绕雄安新区,公司已完成包括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等至少10个城市的深度布局;围绕上海,已完成周边包括杭州、绍兴、宁波、太仓、嘉兴、苏州在内的10个产业基地布局。

  伴随“远大联合产业合作计划”扩围态势的持续加速,远大住工“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2017年3月份,远大住工与波兰沃斯集团签署“关于波兰住房项目合作备忘录”,助力当地引进快速、高效、优质的工业化建筑技术;4月份,向帕劳出口的全装配式别墅在广州南沙港陆续启运,标志着中国全装配式住宅产品首次成功打入海外高端旅游市场;9月份,远大住工全装配式别墅成为“国际礼物”捐赠给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世界看东方”再添一张智能制造新“名片”。

  “无论是从战略高度、市场机制还是行业反响判断,建筑工业化都已站上‘风口’。”唐芬表示,未来远大住工将持续通过输出技术咨询服务、工业化标准产品,以“远大联合”产业合作模式为业务导向,促进并带动成套设备和上下游服务出口,持续推动行业优势产能加速输出。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