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房地产市场六月份难入夏:楼市降温调控趋紧
2019-06-06 08:31:06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网     

     在年初的一波“小阳春”之后,5月的楼市开始整体回落,这背后,是5月以来各地包括部委累计针对房地产的41次调控措施,“因城施策”进入深水区,长效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年内,全国范围调控已超200次。不管是房企的销售数据还是土地市场,增速都出现明显下滑。大部分房企今年都通过抢收来回收现金,如果资金链紧张,房企会加快去库存的速度。2019年依然会是房企比较辛苦的一年。

楼市在经历了年后的一小波“小阳春”后,整个五月,市场总体表现延续了2019年初以来的降温。

4日晚间,万科公告5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6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79.9亿元,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6%。

不仅是万科。整体来看,5月房企业绩虽然有所上涨,但上涨动力不足,销售增速较3、4月出现放缓;土地市场在4月、5月的高潮之后也开始减速。

5月以来,针对各地房价抬头趋势,调控政策开始明显收紧,不少地方都出台了本地化的收紧政策。

业内人士指出,6月之后,房企销售趋势或将进一步下行,在融资收紧、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快销去库存将成为房企当下最主要的回款渠道。总体来看,2019年对房企而言,依旧是个不太好过的“小年”。

年内已超200次调控

楼市“小阳春”最终还是没有走进夏天。相比于3、4月,整个5月的销售市场略显乏力。

这一态势蔓延到了土地市场,全国的土地热潮也失去了此前“昂首向前”的态势。

易居中国CEO丁祖昱指出,从成交规模和溢价率来看,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明显升温的走势在维持了仅仅2个月后迅速转缓。

首先,土地成交规模回落,结束了此前连续三月上涨势头。5月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达到16317万平方米,环比上月下降了9.3%,同比下降了18.4%。

其次,5月份土地市场的溢价率迎来了2019年来的首次回落,相比4月下降了3.2个百分点,为20.2%。

另外,从成交均价环比涨幅明显回落(仅为1.6%),也可以看出在政策调控反应迅速之下,土地市场暂缓升温。

房企的投资也在放缓。

据了解,开始放缓投资节奏的房企,多数来自龙头企业。TOP10房企有6家企业均在5月大幅放缓拿地节奏。典型的如融创、恒大、万科、新城等。这些企业5月新增拿地金额较前四月平均值下降超过60%左右。其中前四月拿地积极的新城、中海降幅超过80%。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5月单月,各地包括部委累计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高达41次。年内,全国范围调控已超200次。

以住建部为例,4月19日,住建部对6个城市进行预警提示,5月18日又对近3个月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较大的佛山、苏州、大连、南宁等4个城市进行预警。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表示,由于整体经济走势不佳,房价走势也相对平稳,在没有炒作资金大举进入楼市的情况下,市场就不会形成火爆的场面,而且将这个态势也延伸至土地市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最近2个月多地政策出现明显的收紧,特别是海南、广州、苏州、合肥等继续针对房地产调控中部分环节加码调控。

融资收紧

虽然2018下半年以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监管层对于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仍谨慎。

5月17日,银保监发23号文强调,商业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信托进入房地产的通道几乎被全面封堵,房地产融资进一步收紧。

兴业研究统计显示,从房地产信托发行的数量和规模来看,今年房企非标融资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从信托发行期限和平均年化收益来看,融资期限在不断下降,融资成本却在持续上升。

兴业研究信用评价委员会罗鹏程认为,融资政策收紧影响,更可能表现为房企融资成本的上升。

房企偿债进一步承压,不得不通过频繁的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

不过,不是所有的房企都能顺利融资。2019年1-5月,有超过60%的发行主体可以通过债券再融资解决自己的债券到期压力,但仍有36%的发行人的债券再融资存在缺口。

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今年部分房企资金压力虽有边际改善,但并未出现全面复苏,特别是对于低评级民企,通过表内融资渠道获取融资难度较大,而表外融资仍然面临监管红线,融资结构上较为依赖表外负债的房企仍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如果叠加内部现金流管理不善,更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风险。

“2019会是房企比较辛苦的一年。”何倩茹称,如果资金链紧张,房企会加快去库存的速度,但由于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大部分房企今年都通过抢收来回收现金。比如,今年以来,恒大开启的全国楼盘降价促销活动,所有在售项目,包括住宅、公寓以及写字楼,均享有9折优惠,商铺8折优惠。而且这一促销将延期至5月。

孙彬彬提醒,房企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也需要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充足,如何使其在杠杆平衡中寻求发展成为所有房企面临的共同问题。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