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的升级,以及地方政府对市场行为把握更加准确,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更加精准。长期人口和短期资金面的约束正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国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明显收敛,楼市预期也开始出现分化,房住不炒定位继续巩固。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整体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有3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6个,持平的有6个。当前区域房价的差异化表现,与过去某些时期相似,但内在驱动却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房地产市场预期逐渐分化的表现,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运行长效机制的建立,正得到进一步固化。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加快,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更加谨慎,个人投资者盲目加杠杆投机炒作之风也显著收敛。应该说,这些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是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理性的必然反映。
这势必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反过来又会朝着构建房地产市场运行长效机制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一方面,包括北京、深圳、广州、无锡、苏州等热点城市进一步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精准。如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政策的改革,深刻改变了根深蒂固的学区房投机炒作逻辑,对全市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银行在内的资金面“五道红线”持续发力,也深刻改变了房地产和金融的天然亲和逻辑,从供求两端对房地产市场主体的交易和持有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不难发现,近期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信贷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楼市预期分化的重要催化剂。脱胎于宏观审慎理念的“五道红线”房地产金融政策,实际上真正触及了房价增长的核心逻辑。只要房地产金融保持长期稳健增长,那么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基本支撑将不复存在。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继续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另据相关报道,二季度以来多数城市房贷利率持续走高,且审批时限延长,有效抑制住居民非理性加杠杆的空间。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处于艰难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为宏观调控政策预留了一定空间。虽然社会资金是个大池子,但只要资金流向受到精准管控,就不会出现大规模资金绕道流向房地产领域的情况,而是更多流入社会生产消费领域,房地产市场非理性运行对宏观政策的制约作用将会明显减弱。
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运行,关系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关系重大社会民生。无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居民,都要对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房地产市场保持理性认识,坚持房住不炒,坚持量力而行,以实际行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增进全社会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