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让生态“疮疤”变“绿肺” 重庆完成3950公顷废弃矿山治理
2025-09-26 12:02:33    作者:陈雨      来源: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在9月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上,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余颖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保障一江碧水向东流。

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总体格局。优化实施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围绕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生态廊道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逐步增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区、大娄山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以高水平保护去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十三五”期间、“十四五”期间,重庆在三峡库区接续推进实施2个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实施423个具体项目,实现三峡库区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II类。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3950公顷废弃矿山治理,使这些生态的“疮疤”变“绿肺”。同时,大力推广“生态修复+”模式,将生态修复与地灾防治、文化旅游、艺术采风、特色农业等有机结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00000001_副本.jpg

生态修复后的渝北区铜锣山废弃矿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渝北铜锣山矿山公园通过生态修复,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点,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梁平区猎神村矿区生态修复打造了猎神小微湿地、民宿等生态文旅综合体,石柱县藤子沟水库生态修复打造了梯田湿地自然景观与艺术研学基地。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8个、面积1075平方公里,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生态功能提升和产业融合发展多重效应。比如,涪陵区大顺镇生态条件较好,但基础设施薄弱,空间布局无序。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项目,聚集资金,优化用地布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引进太极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年均林下中药材产值超3亿元,实现“整治一方地,激活百业兴”。 

责任编辑:胡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