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月宫365"实验换班 4名志愿者挑战200天密闭实验
2017-07-10 08:33:34    作者:王晓芸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王晓芸)继5月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启程,首批志愿者入舱进行第一阶段为期60天的实验后,昨日,“月宫365”实验举行换班仪式,第二批4名志愿者将进入密闭舱开始第二阶段为期200天的实验,体验“太空生活”。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项实验利用“月宫一号”主要为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在以往太空探索中,载人飞船或空间站通常会携带全部物资或通过物理化学方式再生部分物资,食物只能一次性携带充足,不能再生。而通过“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依靠生物再生的方式,则可以在太空密闭舱室中构建一个“微型生物圈”,为宇航员提供水和食物,从而实现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

  据“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红介绍,“月宫365”实验自今年5月10日第一乘员组4人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按照实验设计,第二乘员组进舱与第一组进行交接工作将开启为期200天的实验。目前,第一乘员组4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舱内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农作物长势良好。根据前期的测试和实验设计,第二乘员组的代谢高于第一乘员组,接下来的实验将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组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和发展系统长期运行调控技术。此外,实验还将研究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自然光节律对人情绪的影响等。

  昨天9:30左右,第二批志愿者和第一批志愿者进行现场交班。第二批志愿者的人数与第一批同为4名,两男两女,他们将入舱与第一批志愿者进行长达10个小时的交接,“这个时间段‘月宫一号’将承受8人入驻的超强负荷,氧气消耗等挑战非常大,我们会密切关注。”刘红表示。

  首批4名志愿者在出舱后将前往医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医学观察。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利用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将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重要契机。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胡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