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一堂“穿越时空”的德育课 带孩子寻踪天府文化足迹
2017-12-23 08:36:46    作者:赵子君      来源:成都日报     

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探访鱼凫文化的游记与心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这首诗里面的鱼凫是指……”从“凫”的读音含义,到鱼凫王的传说,在12月22日下午德育公开课上,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四年级九班的几十双“小眼睛”充满好奇,紧紧地盯着李红萍老师,听她讲述“鱼凫王”的故事。

  这堂《鱼凫温江 我们的家乡》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第14届教育研讨会中的一堂三维一体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课程组围绕“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这一育人目标而在小学高段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是该校生长教育探索的一次实践。这堂课利用多媒介手段,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深挖巴蜀文化,为传统文化,尤其是天府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连线场外“记者”

  学生“穿越时空”触摸文化历史

  “接下来,让我们连线‘前方记者’邓老师,让他带着我们一起零距离探索神秘的‘鱼凫王陵’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在李红萍老师这堂《鱼凫温江 我们的家乡》德育课中,最扯眼球的是其中“实时连线、实况转播”的“实景课堂”部分。

  在这一部分,李老师与在鱼凫王陵现场的邓老师合作,由邓老师直播鱼凫王陵现场情况,邀请当地讲解员为学生们进行专业讲解,同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对于鱼凫王陵的各种问题,邓老师在鱼凫王陵现场进行解答与及时展示。

  “就拿咱们这节课来说,‘实景课堂’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看到‘鱼凫王陵’是什么样的,通过互联网‘穿越时空’近距离地触摸到天府文化中最具代表的文化地标,全方位立体感受文化内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同时打开了‘课堂’的空间,让传统文化‘动起来’了。” 李红萍老师介绍道,“实景课堂”是七中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模式上的新探索,这项功能的运用不仅能为上这门课程的老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其课堂直播应用还能实现多个班级共享一堂课的功能。

  自主“浸润式”学习

  探索天府文化进课堂教学新模式

  这堂天府文化公开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多分钟,但四年级九班的学生们却已学习了两个多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老师介绍道,自己所教的四年级九班是学校教学试点班,今年9月底她就给班上的学生们布置下了自主探索学习“鱼凫文化”的任务。“家长带领孩子提前探访鱼凫文化地标,让学生办手抄报,写探访游记,年级组织音乐剧表演等。”

  “随后我们班还专门让学生自己上了一堂鱼凫文化课。”李老师说,这堂课上,她也是一名学生,课堂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们在课上分享了在探访鱼凫文化地标时拍摄的照片,讲述了拍摄缘由;为同学讲解自己手抄小报制作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了探访鱼凫文化的游记与心得。

  李老师认为,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更重要的是明白文化内涵。这也是这堂课中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对鱼凫文化内在精神的学习,深入浅出地对鱼凫文化理解进行重构,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进而上升为家国情怀的培养。

  “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都应该学习与了解天府文化的内涵,孩子是未来的花朵,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更应该感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大语文观下,我们这堂让孩子们‘浸润式’学习的天府文化课,是探索天府文化进课堂的一次新的尝试案例。”

  据介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接下来打算将鱼凫文化课程编入校本教材,一学期开设相关课程5节至6节,深度挖掘天府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系统打造天府文化课程。

  本报记者 赵子君 文/图

  原标题:带领孩子寻踪天府文化的足迹 

责任编辑:胡子雄